地铁驶入站台的轰鸣、人流翻涌的脚步、车站广播与短视频中的配乐交织成一片混响。此刻,大多数人仍在努力划分清晰的“外部噪音”与“内在世界”。

戴上索尼WH-1000XM6 的那一秒,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割裂感——外界嘈杂仍在继续,但它不再属于你。
WH-1000XM6,不只是耳机,更像一把“声场遥控器”,它能随着你的生活节奏精准贴合你的聆听需求,在城市中纷繁复杂的情景中,通过降噪、音质、智能交互三重黑科技,构建起一片“随时随地切换的多维空间”。

在嘈杂喧嚣的世界里,如何捕捉到清晰而安静的声音,始终是索尼1000X系列每一代耳机坚守的灵魂使命。 WH-1000XM6 的此次升级,在技术维度上实现了堪称量级的跃迁,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懂你,很重要
WH-1000XM6 搭载了新升级的自研降噪芯片 QN3,这代芯片赋予了其更强大的处理能力,相较应用在XM5上的QN1芯片算力提升了7倍左右。同时,它还配备了耳机内外共 12 颗麦克风,共同组成了一套高效的分布式拾音系统。这套系统作为基础能够动态感知周围环境中各种频段的噪声,并精准地予以抵消,让更宽频段的噪声无所遁形。

通过对 AI 降噪模型的升级,减少了中高频的失真,并提升了中高频的降噪性能。这一提升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人声鼎沸的街头、敲击不停的键盘声,还是户外恼人的风噪,它都能精准识别并有效过滤,时刻营造出一片安静的听觉空间。

相较于其他耳机,索尼1000XM系列更 “懂你”,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自动环境声模式,。它能够敏锐地根据环境噪声的强度,以及用户的动作状态,如走路、跑步、静坐等,自动调整环境音的等级。当你在安静的办公室静坐时,它会保持适度的降噪,让你既能专注工作又不会与周围环境隔绝;当你在嘈杂的地铁上时,,它会自动增强降噪效果,隔绝外界的喧嚣。
WH-1000XM6 的这次升级,不仅仅是降噪硬实力的显著提升,也是对 “复杂场景下沉浸体验” 的重新定义。让用户在各种复杂的声音场景中,获得清晰、专注的听觉享受,沉浸于自己所喜爱的声音世界中。
构筑声音的多维空间
当聆听不再局限于隔绝外界的喧嚣,它便成了一座可以随时陪伴你的剧场级“声音空间”。而 WH-1000XM6,正将这座剧场的听觉艺术雕琢到了全新高度,让每一次聆听都成为一场穿越维度的感官之旅。
索尼WH-1000XM6内置新开发的30mm碳纤维复合驱动单元,自上一代开始引入碳纤维符合材料振膜之后,索尼在单元振膜的响应速度、低频动态优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呈现出深沉而富有弹性的低音,更以高达40kHz的清澈高频延伸刷新听感极限。
实际体验中,低频饱满却不轰头,鼓点落地时既有力量感又保留层次细节;高频通透柔和不刺耳,尤其是人声气声与弦乐泛音的表现细腻灵动。这种碳纤维材质与优化气流设计的结合,让整体音场宽松自然,细节还原远超普通的大口径驱动单元。

面对视频观影或手游激战等低延迟需求场景,LC3 编码适配显然就是最佳的选择。 20ms 的稳定延迟响应,确保声画同步。追剧时演员的台词与口型严丝合缝,手游中枪声定位与战友的脚步声同步触发,彻底告别音画脱节的割裂感。

360 Reality Audio Upmix 技术,无需依赖特定的多声道音源,仅通过算法就能将普通的立体声内容重塑为包裹式的环绕声场。当你在深夜房间播放一张爵士专辑,乐器的摆位会变得立体分明,萨克斯在左侧耳畔倾诉,钢琴在前方展开旋律,贝斯从右侧传来沉稳的支撑;而当飞机起飞前,你点播一首古典协奏曲,整个交响乐团的声场会瞬间铺展,小提琴声部的悠扬在左前方回荡,铜管乐器的辉煌从右后方袭来,定音鼓的震撼仿佛从脚下升起,让你在狭小的机舱里,也能拥有置身音乐厅前排的沉浸体验。
从私密空间的细腻聆听,到移动场景的沉浸级享受,WH-1000XM6 用技术解构了声音的多维空间,让每一次按下播放键,都成为一场走进多维声音世界的奇妙旅程。
不止于听
在以往,耳机通常扮演着输出声音的 “终端” 角色。索尼 1000XM系列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并非是降噪,而是其他耳机品牌几乎忽略的交互形式。这一交互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耳机功能的认知,让耳机变得 “主动” 起来,通过各类传感器、指令以及语音交互,与用户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

WH-1000XM6 配备了头部控制感应功能,只需轻轻点头,音乐便会自动播放,而摇头则能实现暂停操作,全程无需触碰耳机的触控按键。这种设计让听觉体验变得无比自然流畅,例如在双设备连接电脑正在剪视频时,手机突然有电话呼入,此时头部控制感应就派上了大用场,只需简单的头部动作,就能随心控制是否要接听电话。
智能免摘为用户的日常交流互动带来了极大便利。当用户开始说话时,耳机会迅速做出反应,自动将音乐音量降至极低,并引入环境声,使聊天能够顺畅进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功能碍事也可以直接在APP上关闭。待聊天结束,音乐又会自动恢复播放。
还有它的 Quick Attention快速提醒 功能,当用手掌覆盖右耳罩时,音量会迅速瞬减,无论是接听到下车提示音,还是与身边的人进行短暂对话,都能毫无割裂感地恢复轮播,十分便捷。WH-1000XM6 的超强降噪、Quick Attention 快速提醒以及稳定自动恢复播放在吵杂的环境下让我显得游刃有余。
从操作方式来看,索尼 WH-1000XM6 已然超越了传统耳机的范畴,更像是一位如影随形的智能助理,时刻准备着为用户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让每一次聆听都成为一场智能化、个性化的非凡体验。
饱满不轰头
低频部分延续了索尼一贯的“饱满不轰头”取向,量感偏多,下潜深度尚可,但回弹速度相对柔和。在应对鼓点密集或金属类型的曲目时,低频略显松散,缺少紧致的解析与控制力。

中频区音色温润,人声表现尤为突出,位置相对靠前,男声醇厚富有质感,女声甜美清晰,整体聆听感舒适愉悦。
高频方面,相较上一代XM5,通透感有所提升,但整体风格依旧偏克制,没有刺激感,也较少齿音,适合大众口味,耐听不累。
横向声场有一定的延展性,纵深感中规中矩,得益于DSEE Extreme与360 Reality Audio(Upmix)功能的加入,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明显增强,整体营造的临场氛围更为丰富饱满。
聆听流行、R&B、电子舞曲以及小编制爵士,音色柔顺又不失细节。而在重摇滚、Techno和硬摇滚等曲风上,冲击力和力量感稍显不足,这类曲风反而之前发布的索尼ULT非常擅长。
拥挤的地铁站内,背景噪音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听觉空间,即便短视频的音量调至最大,也难以完全盖过周围的嘈杂。打开主动降噪 后,短视频的声音立刻给人一种 “集中显像” 的感觉,仿佛隔着一层音障观看视频轮播,外界的喧嚣被牢牢阻挡在外,视频内容的声音清晰而突出。

坐在靠窗的高铁座位上,窗外的景物风驰电掣般向后掠过,此时播放一首爵士蓝调,即便车厢有轻微的晃动,在 LDAC + 360 Reality Audio Upmix 模式下,乐曲的层次依然清晰分明,声场也显得十分宽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宽阔的空间里。


30小时的续航能力,足够完成一次往返行程,同时还支持快充,只需充电 3 分钟,就能使用 3 小时,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日常通勤,都能满足需求。
夜晚在酒店房间,用笔记本剪辑一个Vlog,其中的音轨需要精准调低低频噪声并同时校对同声翻译的准确性。WH-1000XM6 的双设备连接功能派上了大用场,可以同时连接笔记本电脑与手机,切换自如。

AI波束成形技术搭配DNN降噪算法,开会时可以肆无忌惮的码字,键盘声会瞬时被6个高精度语音拾取麦克风捕获,并实时进行降噪,不会干扰到与他人的会议交流。耳机内的语音指令和头部动作控制,能轻松应对突如其来的电话,极大地减少了手动操作带来的干扰,让剪辑工作更加专注高效。
饭后散散步不仅有助于消食,同时也能让一天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我喜欢在路上听听科技脱口秀,独特的背景音乐模式,能让我在聆听脱口秀内容的同时,专注于观察路上的情况。
我喜欢戴着耳机在家中进行冥想,WH-10000XM6的背景音乐模式,让冥想的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轻柔舒缓的冥想音乐,不再是直白地冲击耳膜,而是似有若无地从四周轻轻传来 。这种若即若离的音乐体验,不会过分吸引注意力,却又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平和放松的氛围,让思绪能在音乐的包裹下,逐渐沉静下来,沉浸于深度冥想之中,将外界的纷扰彻底隔绝在外,极大地提升了冥想时身心的沉浸感与专注度。

然而当我尝试将电视的音源从索尼自家的HT-AX7切换至WH-1000XM6时,则以失败告终,本以为 WH-1000XM6 的 Auto Switch 功能可以在索尼的娱乐设备上随意切换。据官方说明,截至 2025 年 5 月,只有 LinkBuds Speaker 与 WH-1000XM6/1000XM5/WF-1000XM5 耳机支持 Auto Switch,HT-AX7 并未列入兼容设备。

尝试切换失败时,心中难免会有失落感。不禁期待,若官方能通过固件或 App 更新,把电视、HT-AX7 等纳入生态,那将带来更完整的使用体验,让家庭影音的切换更加顺畅自如。
在通勤、旅行、创作、运动、家中五个不同的空间里来回切换,WH-1000XM6 每次都像一道 “声场遥控器”,帮助我锁定专注、沉浸和舒适感。它的降噪、音质、智能交互、多设备连接功能表现优异,其中识别状态并实时调整降噪的的效果尤为杰出,续航持久,音场的沉浸感也很强。

但同时,它也存在生态断层的问题,比如 Auto Switch 仅对接 LinkBuds Speaker,而未拓展至家庭影院设备,这仍是一大缺憾。

建议未来索尼若能开放 Auto Switch 接口,将 BRAVIA、HT-AX7 与耳机生态打通,将真正形成 “家庭影音无缝流程”,这也将是耳机生态协同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WH-1000XM6 会带来更出色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