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CBA外援市场遇冷,整体质量断崖式下跌为哪般?

随着新赛季CBA联赛的临近,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浮出水面:各队外援引进工作进展缓慢,且已签约外援的整体质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随着新赛季CBA联赛的临近,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浮出水面:各队外援引进工作进展缓慢,且已签约外援的整体质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据千嗨体育观察,今年夏天多位实力派外援远走欧洲或西亚联赛,而留守或新签约的外援则多是年事已高或存在明显短板的球员。这背后究竟是何种原因?

2025年总冠军

薪资困局:425万美金工资帽下的竞争力不足

首先,财务因素是制约外援质量的核心瓶颈。根据CBA联赛规定,新赛季每支球队的外援工资帽为425万美元(税前),这笔预算需要签约多名外援。

千嗨体育了解到,这一薪资水平在国际篮球人才市场上已缺乏足够竞争力。例如,前同曦外援利夫拒绝了70万美元的CBA合同,转而接受了以色列球队3年超过300万美元的报价;前山西外援迪亚洛也因球队无法满足其260万美元的涨薪要求,最终选择加盟西甲球队。当一名优秀外援的薪资就可能占据球队工资帽的60%时,球队的运作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政策调整:频繁更换外援的“后遗症”显现

其次,CBA联赛过去几个赛季频繁更换外援的做法,对联盟的声誉造成了持续的负面影响。

在上个赛季,CBA并未限制外援注册次数,部分俱乐部更换外援较为频繁,出现了“骑驴找马”的现象。例如,山西男篮在整个赛季共选择了11名外援。这种“走马灯”似的高频调整,虽然短期内试图提升战绩,但也引发了外界对球员利益保障和公平竞赛的议论。

值得注意的是,CBA公司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根据新发布的《2025-2026赛季CBA联赛球员选秀、工资帽、聘用及交易管理规定》,新赛季在同一外籍球员注册期内,同一俱乐部最多只能注册8人次外籍球员,且为同一名外籍球员提交注册申请最多两次。此举旨在促使俱乐部在选择外援时更加谨慎,并保障外援在CBA联赛有更稳定的职业发展。

然而,政策的调整尚未能立即扭转局面。此前,NBA选秀专家乔纳森·吉沃尼曾指出,CBA外援合同的不保障性以及被裁后当赛季无法加盟其他CBA球队的规定,对联赛口碑产生了负面影响,让许多外援对来CBA打球心生顾虑。

多重挑战:工作要求高与适应难度大

除了薪资和政策,CBA联赛对外援的即战力要求极高,希望他们能即插即用,迅速改变战局,这给了外援巨大压力。同时,CBA比赛中对外援的防守强度和一些独特的吹罚尺度,也并非所有外援都能快速适应。

此外,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也是一些外援,尤其是那些初次接触亚洲联赛的球员,需要克服的困难。

综合来看,CBA外援质量的“断崖式下跌”并非偶然,它是薪资竞争力不足、过往政策带来的声誉损伤以及联赛环境挑战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赛季的外援注册人次限制政策,从长远看,或许能倒逼俱乐部更科学、更谨慎地选择外援,从而逐步修复联赛在外援市场上的形象。但短期内,各俱乐部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和注册次数内,精准淘到“宝藏外援”,将极大考验管理层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