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果然白宫也是宫,俄乌28点和平方案背后,原来是一场宫斗大戏

好家伙,果然白宫也是宫,俄乌冲突28点和平计划的背后,原来是一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宫斗大戏。据参考消息报道,11月24日,

好家伙,果然白宫也是宫,俄乌冲突28点和平计划的背后,原来是一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宫斗大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月24日,克宫拒绝了欧洲各国针对“28点和平计划”提出的修改方案,即“19点和平计划”。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解释称,该方案“完全缺乏建设性,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此举意味着俄乌两大阵营之间,在关于和平计划上依旧存在着巨大分歧,难以在具体和平条件上达成一致。说直白一些就是两边还没谈就已经崩了,后续多半还得是要在战场上来分出个结果。而这也意味着特朗普这次声势浩大的调解行动,大概率会跟之前一样胎死腹中,来得快去得也快。

要知道,这份被特朗普称为“世纪和平方案”的文件,刚出炉时还被白宫高调宣传为“结束俄乌冲突的唯一可行路径”。可短短几天内,不仅俄罗斯直接拒签,乌克兰骂它是“投降通牒”,欧洲盟友集体抵制,连美国国会都炸了锅。

表面看,这是一份和平计划的快速破产,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外交闹剧,而是特朗普政府内部一场精心策划却意外穿帮的“宫斗大戏”。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28点计划背后,那些比俄乌战场更激烈的权力博弈。

要理解这场宫斗的来龙去脉,我们得先看看这份让各方都炸毛的28点计划,到底离谱在哪。根据央视新闻披露的核心内容,这份计划的本质的是“让乌克兰用领土和主权换停火”:

要求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及顿涅茨克等俄控区给予事实性承认,以当前战线冻结冲突;在宪法中写入“永久不加入北约”的条款,同时将乌军规模削减一半,接受武器部署上限;作为交换,美国承诺动用部分俄冻结资产帮乌克兰重建,并为俄罗斯解除制裁铺路。

这都啥跟啥啊,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稍微了解俄乌冲突的人都能看出,这根本不是什么“和平方案”,而是把俄罗斯多年的诉求照单全收,活脱脱就是“俄罗斯愿望清单的翻版”。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则是无可争议的“丧权辱国”,这样的骂名任谁都背不起。不夸张的说,这要是泽连斯基给签了,李鸿章袁世凯都得给他叫声哥。

当然更离谱的是,作为乌克兰名义上的盟友,美国居然跳过乌方,直接跑去和敌对的俄罗斯拟定如此苛刻的条款,甚至给乌设定“最后通牒”,这种操作在现代外交史上都极为罕见。

当我们顺着“谁起草了这份计划”这条线索查下去,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网络就清晰地浮现出来。按照美国外交体系分工,国务卿鲁比奥才是负责俄乌冲突事务的核心官员,但诡异的是,这份28点计划从起草到提交,鲁比奥全程被蒙在鼓里。

真正主导这份计划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而起草者威特科夫,则是跟随万斯一起负责中东事务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威特科夫是商人出身,在加入特朗普政府以前从未担任过外交官,甚至从未在政府部门工作过,更没有任何处理欧洲事务的经验。

关于这一点,其实从他起草的俄乌和平计划也能看得出来,那几乎就是在照搬之前的加沙和平计划,一边倒的支持强势一方。

所以这件事情就变得很蹊跷,背后很可能就藏着万斯的政治野心:他要借这份计划抢功,为2028年总统大选铺路。

这里就必须提到美国政坛的一个关键背景:万斯和鲁比奥早已是202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竞争者。鲁比奥出身佛罗里达,是党内传统建制派的代表,一直主张对俄强硬,靠着“挺乌反俄”积累了大量政治资本;万斯则是特朗普的“铁杆追随者”,擅长揣摩总统心意,主张“美国优先”收缩海外干预,两人在外交理念和政治路线上早已势同水火。

对万斯来说,俄乌冲突是他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他很清楚特朗普急于在任期内达成“停火成果”,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理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于是,万斯绕开鲁比奥,指派亲信威特科夫快速炮制出这份“和平计划”——不管内容是否合理,只要能快速推动停火,就能把功劳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既讨好了特朗普,又能在与鲁比奥的竞争中占据上风。至于计划是否符合美国利益、是否会激怒盟友,都不在他的首要考量范围内。

而威特科夫之所以敢照搬加沙计划,一方面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万斯“快出成果”的要求。作为一名门外汉,他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专业的调研分析,只能东拼西凑赶工交差。

就这样,一份充满政治算计却毫无外交专业性的“残次品”计划,摇身一变成了白宫的“重磅外交举措”。

计划曝光后,万斯和鲁比奥的矛盾彻底公开化。鲁比奥先是通过共和党参议员麦克·朗兹对外放话,强调这份计划“不是国务院的建议”,与自己毫无关系;随后又在日内瓦会谈上“反戈一击”,公开站在乌克兰和欧洲一边,要求对计划进行“实质性改写”。而万斯则在白宫吹风会上反复强调,计划“完全符合总统的战略意图”,暗指鲁比奥“阻碍和平进程”。

两人的激烈争斗,把美国外交的内部矛盾暴露无遗。而这一切混乱的始作俑者特朗普,却扮演着一个“甩手掌柜”的角色。作为总统,他既没有审核计划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协调内阁的意见分歧,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份计划能不能让俄乌停火,能不能搞定俄罗斯,能不能让美国专心开启“G2模式”。

对了,还有能不能帮他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和平奖。毕竟谁都知道,追逐诺贝尔和平奖早已是特朗普公开的执念。

或许在特朗普的心里,俄乌冲突的对错、欧洲盟友们的想法,甚至于美国的战略利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任期内达成一项“历史性停火协议”,为自己的政治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为2028年参选积累资本。

这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态度,给了万斯可乘之机。万斯正是摸准了特朗普的心思,才敢绕过正常外交流程,强行推出这份漏洞百出的计划。而特朗普在计划曝光初期的高调支持,也并非认可内容本身,只是单纯觉得“有份停火协议总比没有好”。

直到后来欧洲盟友集体反对、国会反弹强烈,他才改口称计划“不是最终要约”,暗示可以调整,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现在回头看,这场宫斗大戏的逻辑链已经非常清晰:万斯为了和鲁比奥争夺2028年总统候选人资格,利用特朗普渴望和平奖的心理,指派亲信快速炮制出一份迎合总统却无视现实的和平计划,结果却因实在太潦草而无法落地;特朗普则全程缺位,只做“成果验收官”。

最终,这份诞生于权力斗争的计划,因为本身的荒谬性和内部的分裂,被直接判了死刑。

这场宫斗带来的后果,远比计划破产更严重。对美国来说,它的外交信誉受到了重创:欧洲盟友不再信任美国的战略承诺,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自行制定和平方案。

乌克兰更是对美国彻底失望,尽管泽连斯基还在公开感谢特朗普,但却也在欧洲寻求更可靠的支持,这种“两面下注”的姿态,正是对美国外交混乱的无声抗议。

当然美国或者说特朗普对此或许并不在乎,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如今的国际局势下,欧洲也好,乌克兰也罢,都缺乏和美国唱反调的实力。以至于即便是心里对美国有一万个不满意,那也得对其笑脸相迎。或许特朗普就是吃定了这一点,才敢如此的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