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深得赏识,李世民便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2、《南行别弟》-韦承庆
南行别弟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译文
长江的水浩浩荡荡,远客心中的愁绪之情延绵不绝。将相思的遗憾寄与落花,可落花落地一点声音也没有。
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因依附张易之被罪,贬为高要尉(高要,在今广东省),不久即召回。 本诗作于韦承庆贬谪途中,与亲人各赴贬所。“南行”,高要在唐代京都长安南方。本诗《全唐诗》又录在崔道融名下,题作《寄人》。
3、《曲池荷》-卢照邻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
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圆的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永徽三年(652年)。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
4、《江亭夜月送别》-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译文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总章二年(669年)到咸亨二年(671年)之间,可以与《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江边送别诗相互参证,都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5、《山中》-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漫游期间,具体时间约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
6、《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创作背景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7、《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再次端详他的诗作,被其中的凝练意境和人文关怀所打动。最终,予以录取。
8、《宿建德江》-孟浩然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创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9、《鸟鸣涧》-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713—741年(唐开元)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10、《绝句》-杜甫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