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四川行迹│宜宾3:李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一处明显的介绍错误

作者:许述工作室如今,川南古韵与抗战烽火交织的李庄,已成为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漫步青石板路,人们除了品味颇具地方特色的“

作者:许述工作室

如今,川南古韵与抗战烽火交织的李庄,已成为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漫步青石板路,人们除了品味颇具地方特色的“李庄三白”——刀工精湛的白肉、软糯清甜的白糕、醇厚绵长的白酒,往往还要西行穿越整个小镇来到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然而,在故居展板前驻足参观,不少匆匆过客或许未曾留意,两组看似平常的介绍文字之间,竟悄然潜伏着一道时光的裂痕。

梁林故居

想不起来没关系,“许述工作室”在现场拍了照片留下“证据”:

梁林卧室的介绍牌

展厅中序言的介绍牌

敏锐的读者想必已捕捉到关键信息:

“梁林卧室”展板赫然写着两人在李庄度过了“5年半”艰苦时光;

“序言”展板则清晰标注着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坚持了“6年”;

两块展板的描述竟然有6个月的时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间的尘埃是否在此处悄然堆积?

梁再冰1940年12月13日日记(影印版)

“许述工作室”参考当事人梁再冰的日记、林徽因孙女于葵、林徽因闺蜜费慰梅、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著名作家岳南先生等人的有关回忆和著作,在史料的微光中,一段更为精确的时间线终于被拂去浮尘:

1.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时光印章:1940年12月13日(除梁思成以外的其他营造学社成员抵达李庄)至1946年10月中下旬(中国营造学社留守人员把家当全部用船搬走),共约5年又10个月,近6年。

2.林徽因本人的李庄印记:1940年12月13日至1945年11月(闺蜜费慰梅接其离开李庄去重庆看病),近5年。

3.梁思成在李庄的驻足:1941年1月初(梁思成因病比家人和其他营造学社成员迟到李庄3周)至1946年6月下旬,共5年半。

时光累计的灰尘被拭去,谜底被解开: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近六年”的表述,经得起时光的度量。而展板上关于林徽因“五年半”的停留则是一枚误刻的印章——她在李庄的实际岁月是近五年。那多出的“半载”光阴,或许是岁月流转中一次无意的重叠,如今在史实的烛照下,终得以厘清。

参考资料:

1.梁再冰:《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第144、151、155页。

2.于葵:《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第565页。

3.费慰梅:《林徽因与梁思成》,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页。

4.陈学勇:《莲灯诗梦林徽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第450、451页。

5.岳南:《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