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山西运城龙兴寺:中条山下的“唐宋佛国”,一场穿越千年的禅意与烟火之旅

运城市盐湖区东南15公里处,中条山余脉如翠屏环抱,一座红墙黛瓦的寺院静卧山坳。檐角铜铃随山风轻吟,古柏枝桠间漏下斑驳日光

运城市盐湖区东南15公里处,中条山余脉如翠屏环抱,一座红墙黛瓦的寺院静卧山坳。檐角铜铃随山风轻吟,古柏枝桠间漏下斑驳日光,照在“龙兴寺”鎏金匾额上——这里是龙兴寺,晋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唐宋风格佛教寺院,也是解码河东佛教艺术与民间信仰的鲜活样本。

“龙兴寺的香火,是盐湖岸边的‘心灵暖炉’。”68岁的老居士张秀兰拎着香篮拾级而上,“我嫁过来时,寺里只有三间正殿;现在殿宇翻新了,香客多了,连外国人都来拍壁画。”

近日,记者探访龙兴寺,结合文保专家、寺院僧人及游客视角,为您呈现这座“藏在山坳里的唐宋佛国”的独特魅力与深度游玩指南。

导语:为何龙兴寺是“晋南佛教艺术的活化石”?

龙兴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据《解州志》记载,寺院初名“龙兴院”,因“龙潜于渊,兴云致雨”的传说得名;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扩建为寺,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形成“前殿后塔、左钟右鼓”的格局。

与运城其他寺院不同,龙兴寺的独特在于“三重底色”:

建筑唐韵:大雄宝殿保留唐代“斗拱雄大、出檐深远”的风格,梁架结构与五台山南禅寺同源;

艺术宋风:殿内彩塑、壁画融合宋代“写实细腻”的特点,被赞“小敦煌”;

市井烟火:虽处山坳,却因免费开放、禅课亲民,成为盐湖人“求平安、解困惑”的精神港湾。

2013年,龙兴寺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其“唐宋佛教艺术与晋南民俗”研究项目获山西省社科规划立项。这座“山窝里的古寺”,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重新定义运城的“慢生活”。

第一幕:核心看点——从“大雄宝殿”到“龙兴塔”,触摸唐宋艺术的精髓

龙兴寺占地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分布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侧配殿、钟鼓楼对称分布。记者梳理五大“必看亮点”,带您沉浸式感受唐宋佛教艺术的魅力:

亮点1:大雄宝殿——唐代木构的“力学与美学”

作为寺院核心,大雄宝殿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保留“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唐代特征。殿顶琉璃脊兽虽经后世修补,仍可见唐代“鸱吻吞脊”的威严;斗拱层叠如花瓣,无一根铁钉,全凭榫卯咬合,历经1400年风雨仍稳如磐石。

“最绝的是彩塑。”运城市古建筑研究所研究员李宏介绍,“殿内三尊贴金彩塑‘华严三圣’(释迦牟尼、文殊、普贤),高4.8米,衣纹流畅如瀑,莲座下的‘卷草纹’暗含‘生生不息’之意。文殊手中的经卷、普贤的莲花座,细节与宋代《营造法式》记载高度吻合。”

亮点2:天王殿壁画——“护法神”的民间温度

天王殿东西山墙绘有宋代壁画《四大天王巡游图》,虽经岁月剥蚀,仍可见生动气韵: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衣袂翻飞,脚下踩着“乐神”,嘴角微扬,似在倾听人间疾苦;

南方增长天王:执剑指天,身后跟着“雷公”,剑鞘上的云纹用“沥粉贴金”技法勾勒,在光线下泛着淡金光泽。

“这些壁画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有血有肉的‘守护者’。”李宏解释,“天王脚下的‘小鬼’憨态可掬,童子捧着果盘,都是晋南百姓对‘护法神’的温情想象。”

亮点3:龙兴塔——“塔寺一体”的风水智慧

寺院东南隅,一座六角七层砖塔巍然矗立,名“龙兴塔”,高28米,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塔基为石砌,塔身为青砖仿木构,每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动铃响,声传数里。“塔名‘龙兴’,既因寺名,也暗含‘龙脉兴旺’之意。”寺院监院释演空法师说,“塔内原供奉佛骨舍利,虽已无存,但塔身的‘莲花座’‘飞天纹’仍保留宋代砖雕的精巧。”

亮点4:藏经阁——“活态”的禅茶与经韵

藏经阁为二层楼阁,一层存放大藏经副本,二层设“禅茶室”。推窗望去,古柏参天,鸽群掠过殿顶,茶炉飘出淡淡松烟香。“我们每周六日有‘抄经品茗’活动。”释演空法师说,“游客可以抄写《心经》,配一杯寺院自种的茉莉花茶,静享片刻禅意。”

阁内还陈列着明代铜钟、清代木鱼等法器。最珍贵的是一口“龙兴晨钟”,铸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钟身刻有《妙法莲华经》节选,敲击时余音绵长,曾是盐湖两岸的“报时器”。

亮点5:法会与民俗——活态传承的“佛俗雅集”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六月十九(法华经法会),寺院举办“龙兴文化节”:

禅修体验:法师指导“坐禅”“行禅”,讲解《金刚经》要义;

非遗展示:运城剪纸(剪“龙兴塔”)、面塑(捏“四大天王”)现场制作;

素斋雅集:用本地食材做“罗汉斋”“素包子”,游客可参与包斋、品斋。

“去年文化节来了1.5万人,有年轻人来拍汉服照,也有老人来听老法师讲经。”释演空法师说,“龙兴寺不是‘博物馆’,是活着的信仰空间。”

第二幕:深度体验——从“观光”到“修心”,解锁多元玩法

龙兴寺不仅是“打卡地”,更是“心灵课堂”。寺院围绕“禅文化”“艺术美”设计了互动项目,让历史可感可触:

体验1:“小小沙弥”禅修营(付费,298元/儿童)

每周日上午开放,小朋友穿海青、持木鱼,在法师指导下学习“问讯礼”“过堂仪轨”,参与“种福田”(种植寺院菜园蔬菜)。“我家娃学完主动帮我洗碗,说‘师父说要惜福’。”运城家长李女士说。

体验2:壁画临摹工作坊(付费,168元/人)

邀请专业画师指导,游客可临摹大雄宝殿壁画片段(如“四大天王”局部),完成后装裱带走。“老师会讲壁画里的‘吉祥纹样’,我临摹的莲花,现在挂在家里当装饰。”太原游客陈小姐说。

体验3:“龙兴夜话”文化沙龙(免费,每周五晚)

在藏经阁二楼,法师领读《金刚经》选段,结合生活解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参与者可分享自己的“烦恼与放下”,“听法师说‘执着于得失,就像握沙越紧越漏’,突然就想开了。”运城白领周先生说。

第三幕:实用攻略——高效打卡与周边联动开放信息

时间:全年开放,7:30-17:30(文化节期间延长至19:00);

门票:免费(禅修、手作项目单独收费);

导览:入口处有电子导览屏,可扫码听“建筑艺术”“壁画故事”语音讲解;每日9:00/15:00提供免费人工讲解。

交通指南

自驾:运城市区→运风高速→盐湖出口→龙兴寺景区(停车场免费,车位充足);

公共交通:运城北站→10路公交至“盐湖区汽车站”,转乘盐湖-龙兴寺班车(8元/人,30分钟直达);

骑行:运城盐湖骑行道直达,寺旁有共享单车停放点。

游玩建议

最佳路线:山门→天王殿(看壁画)→大雄宝殿(赏彩塑、斗拱)→龙兴塔(登高祈福)→藏经阁(抄经品茶)→寺后小花园(秋季赏银杏);

必带物品:身份证(验票)、宽松衣物(禅修需跪坐)、笔记本(记录感悟);

联动玩法:可与运城关帝庙(关公文化,20分钟车程)、普救寺(西厢记故事,30分钟车程)串联,形成“关公信仰+佛教文化”两日游;若时间充裕,可加游运城盐湖(中国死海运城盐湖,40分钟车程),感受“银湖映寺”的独特景致。

结语:龙兴寺,是寺,是信仰,更是运城的“心灵原乡”

离开时,夕阳为龙兴寺镀上暖金。老居士张秀兰仍在古柏树下打太极,动作舒缓如禅;殿内传来小沙弥的诵经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与远处的盐湖波涛交织成奇妙的和弦。

龙兴寺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是远离尘嚣的“深山古刹”,而是嵌入乡土肌理的“心灵港湾”:壁画里的慈悲、彩塑中的庄严、钟鼓间的从容,都在告诉世人:所谓“禅意”,不在远方,而在低头见花、抬头见云的日常,在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里。

这个周末,不妨来龙兴寺吧!

听一声晨钟,抄半卷经文,

看一场壁画临摹,尝一口素斋茶汤,

你会懂得:

最治愈的旅行,

不是看尽繁华,

而是在古老的寺院里,

找到内心的安宁。

(文中图片由龙兴寺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