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7日,在最新一期《Mind the Game》的节目中,詹姆斯谈到天眼摄像机,用略带无奈的调侃语气抛出灵魂拷问:“这玩意儿特么从哪儿冒出来的?我打球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种拍摄角度。”

他的困惑源于湖人与森林狼系列赛G5中的戏剧性一幕。詹姆斯在发边线球时被森林狼球员抢断,爱德华兹突破滑倒后裁判哨响,但挑战回放却让局势逆转,天眼系统通过多角度交叉验证,清晰还原了詹姆斯在抢断瞬间手部与对方手臂的接触,最终改判为打手犯规。慢镜头回放中,詹姆斯的指尖距离篮球尚有3厘米,却精准“击中”了爱德华兹的小臂,这种毫米级的判罚精度让詹姆斯赛后直呼“难以接受”。他援引NBA经典判罚原则“手是球的一部分”进行反驳,认为这种程度的接触本不应被吹罚,但高清画面却让所有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更令詹姆斯尴尬的是,这并非他首次因“天眼”沦为网络谈资。在G2的比赛中,他曾因一次“战术性倒地”被高清镜头全程记录,当对手突破时,他先是踉跄后退,却在瞥见裁判手势后瞬间弹起,这一堪比奥斯卡级表演的假摔动作被网友制成“医学奇迹”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这种“被科技凝视”的无力感,让詹姆斯在节目中反复追问:“那些摄像头到底藏在哪儿?为什么它们总能捕捉到我最不想被看到的瞬间?”

在节目中,詹姆斯询问纳什:“这东西到底从哪里来的?”,纳什表示:“我也没见过。而且它看起来都不是高清的,像是零六年的GoPro。”詹姆斯感叹道:“整个画风就像《犯罪现场调查》一样,我当时心想,这特么什么鬼?我的天呐。” 无奈的詹姆斯最终在采访中流露的复杂情绪:“我讨厌被360度审视,但更不愿看到有人靠投机取巧赢得胜利。”

AI辅助裁判系统是2020年代中期引入到NBA的,多光谱成像、三维动作捕捉等技术已彻底颠覆传统判罚逻辑。如今的赛场,12台4K级全向摄像机与毫米波雷达组成的天罗地网,能以每秒2000帧的速度解析球员动作,甚至能通过骨骼追踪技术还原碰撞瞬间的力学数据。这种“显微镜级”的判罚标准,让过去模糊的“合理冲撞区”变得泾渭分明,却也让比赛节奏因频繁回放而支离破碎。据统计,本赛季启用天眼系统后,常规赛平均比赛时长延长12分钟,球员单场冲刺次数减少8%,连解说员都开始抱怨“比赛被切割成了无数个0.5倍速的定格动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