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网络直播评奖,为何难阻评委做手脚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组委会22日发布公告:由于网民反映强烈,根据相关人员提供的线索,大奖赛组委会成立了评审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组委会22日发布公告:由于网民反映强烈,根据相关人员提供的线索,大奖赛组委会成立了评审复查小组,对草书评审工作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查阅草书打分原始资料,发现多名评委留下了改分痕迹,改分后为该件作品大幅度提高了分数,这也印证了个别评委做手脚的结果。

各类书法大赛,是选拔优秀书法作品、发现优秀书法人才的重要平台,“透明、公平、公正”自然是这类活动的生命线。然而,上述书法大奖赛却曝出作弊黑幕,组委会公告显示,由于个别评委不听招呼,不守纪律,虽然签了评审纪律承诺书,却阳奉阴违,私自与部分评委串联拉票。即“评委改分”“串联拉票”破坏赛事公正性。

几天前,这项书法大奖赛因为单项奖金高达50万元、总奖金超过600万元,引发关注。同时,也因为评审模式采用了网络直播,实时公开评委现场打分、评议表决的全过程,受到各方期待。但几天后,获奖结果的公示引发潮水般质疑,先曝出大奖得主与评委存在同门或师生关联,又曝出得奖作品存在硬伤。组委会公告印证了作弊。

鉴于此,组委会研究决定取消草书特等奖拟获奖资格。对于相关评委的恶劣行径,中国书法大厦将拒绝邀请其参加今后的任何评审活动。显然,相关作弊行为损害了该赛事公信力,而组委会在事后的一系列补救措施,是值得肯定的——惩罚相关作弊人员,维护了赛事的公平公正性和公信力。但这起事件暴露的问题,仍值得深入思考。

比如,既然将“透明、公平、公正”作为赛事的原则,为何没有采取回避制?当参赛者与评委存在特殊关系,显然很难确保评奖的公平、公正。可见,该赛事组委会做的是“表面文章”,而实际运作并没有坚持原则。再如,作为奖金最高的中国书法赛事,“砸钱”固然很有吸引力,但事实表明“砸钱”砸不出公正,相反会诱发不公。

尤其是,评奖过程采取网络直播,既与时下网络工具相融合,也确保了赛事的透明与公正,赚足了眼球,收获了很多好评,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即网络直播并没有阻止、杜绝个别评委做手脚。这说明网络直播评奖过程更像是一种作秀,对评奖的公平公正并没有起到实质推动作用,甚至说还为评奖环节作弊起到“打掩护”作用。

近年来,各类书画大赛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客观上对繁荣书画艺术作出了贡献,但针对某些书画大赛公平、公正的质疑不少见。比如说在武汉大学书画协会举办的一场名为“珞珈书院”的活动中,一共44名获奖人员中竟然有39名是武大书协的干部,剩余5名则是武大书协前任干部。再比如,有诗词书画比赛沦为“刷钱游戏”。

种种迹象显示,书画圈在某些地方变成“名利圈”,一方面,由于书协会员或书协领导,更有利于抬高个人身价和作品卖价,某省书协竟然有35名正副主席,另加11位名誉主席。“深夜换届”等乱象也存在于书法界。另一方面,为了通过各种书画赛事提高个人影响力,某些大赛变成“关系赛”。这些乱象都损害书法正常传承。

另外,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大赛,也曝出评奖不公等问题。例如,某地诗会获奖作品被本地“包圆”成为一个笑谈。这都提醒文学艺术界亟需走出功利化、浮躁化、圈子化等乱象,还文艺以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