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从高市早苗的行为上,能看到明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高市早苗
最近官媒上两次看到了明朝的身影,第一次是对外介绍故宫的最初建设者时,提到了明朝。当年明朝对故宫的营造,给今天的世界,留下了一份绚丽的历史人文瑰宝,也印证了中国基建狂魔的血脉是一脉相承的!

故宫
而第二次更重要,就是关于日本高市早苗对我们的挑衅,叫嚣或以武力干涉我们统一台湾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必卑伏。”这句话非常贴合这个民族的特性,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
你叫嚣以武力干涉,那我们就以武力拒绝干涉,只是别到时候玩火自焚,把你自己的本土变成焦土。
今天的我们,再也不是那个陆炮上军舰的年代了,今年阅兵上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也确实需要临床试验。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因此,军事战场我们不惧你,而在舆论战场这一块,我们同样可以跟你谈谈法理!毕竟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琉球可不是你日本的,直到今天也不是!
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必须放弃侵略所得土地,只能保留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随后,美国对钓鱼岛及琉球实施“托管”。
然而,1970年美日签订《美日旧金山和约》,他们沆瀣一气,私相授受,日本由此窃取琉球及中国钓鱼岛。琉球群岛的主权未定,中国从未承认日本对其主权,而二战后也一直存在“琉球复国运动”。

琉球群岛位置
我们毫无争议的台湾统一问题,你要干涉,那我们就跟你谈谈有争议的琉球问题,而谈到琉球的法理,那不得不提一下明朝。毕竟我们和琉球的宗藩关系始于明太祖的册封!
这也是官媒第二次提到明朝,就是有关琉球的法理问题!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奉旨出使琉球,传达明太祖诏书,促成琉球中山王察度派遣王弟泰期入朝进贡。
随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明朝称臣入贡,由此开启了琉球与中国长达五百余年的宗藩关系。

三山时代的琉球国
而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书,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三王接到诏书后,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也说明当时琉球就是中国的属国。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
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要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下图是为琉球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五位历史人物麻平衡、向象贤、蔡温、程顺则、向有恒,其中,蔡温、程顺则两人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

麻平衡、向象贤、蔡温、程顺则、向有恒
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因此,从法理上来讲,琉球从明朝开始成为了我们的藩属国,从文化上来讲,琉球也是汉文化的受益者及使用者,从血缘上来讲,很大一部分琉球人直接就是中国人的后代。
从这三个方面来讲,我们要和日本打舆论战法理战,那么,明朝的含金量自然就高了!

琉球中山王册封仪式
有了肯定问了,为什么在琉球问题上一定要先提明朝,毕竟明清都是琉球的宗主国啊!
首先,法理的追溯肯定是越往前越好,越早越好。比如谈到台湾,一定会提到夏商周时期两岸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一定会提到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浮海求夷洲”,而不可能只提清朝。包括新疆也是一样,不可能只提清朝而不提汉唐!而清朝对于琉球的宗藩关系,其实也是继承自明朝。

卫温“浮海求夷洲”
因此,对于琉球法理的追溯,自然是最先建立宗藩关系的明朝!
其次,日本彻底侵占琉球就发生在清朝,也是在清朝时期,我们丧失了东亚宗主国的地位,而明朝在东亚的宗主地位要比清朝牢固很多,对东亚秩序的掌控,清朝也不如明朝。最后,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战争打败了,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提清朝起不到正面作用。

壬辰万历抗倭援朝
而明朝对日作战是打赢了的,比如著名的“壬辰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打破了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朝鲜而染指中国的野心,维护了东亚宗藩秩序,也为后世东亚带了200多年的和平局面,这是最鲜明的案例,也是明清最直观的对比,因此,明朝含金量自然升高!
除了上面讲的,收复台湾之后,我们必然要重构东亚秩序,重构东亚秩序的法理和蓝本,可以从明成祖朱棣的万国来朝来追,可以从郑和七下西洋来追!
总之,官媒的这两次点名,正说明了明朝的含金量,确实还在上升,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