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清晨,荷兰选举委员会宣布:99.7%选票已清点,六六民主党(D66)与自由党(PVV)同获26席,靠阿姆斯特丹最后1.5万张选票,D66才以微弱优势锁定众议院第一大党位置。这一结果瞬间把欧洲舆论拉回“橙色时刻”——并非因为荷兰队赢球,而是选民用选票把2023年还风光无限的右翼联盟推下悬崖,也让38岁的D66党魁罗布・耶滕站上了组阁谈判的C位。海牙的政治评论员私下打趣:上一次荷兰人这么晚睡,还是2010年世界杯决赛。

把时钟拨回24个月前,维尔德斯带着“限移民、关边境、反伊斯兰”三板斧豪取37席,震撼布鲁塞尔。当时媒体纷纷预言荷兰将成欧洲民粹的下一站,但联合政府才运行15个月便在内部争吵中散架。故事并不新鲜:PVV主张把年度庇护额度压到5万、冻结家庭团聚两年,VVD和NSC却担心触碰欧盟法律;BBB想先给农民修房子,NSC又因中东外交分歧拂袖而去。结果看守政府接手的四个月里,积压的20万户住房申请纹丝未动,码头工人罢工让失业率抬升到4.5%,通胀率则稳稳站在3%上方。选民在超市货架和医院候诊区切身感受到“政治瘫痪税”,于是把2025年的投票日当成“期中考试”,毫不留情地给上届执政党集体打回重修——VVD丢掉2席,BBB只剩4席,NSC更是从20席直接清零。

D66的逆袭并非靠激情演说,而是精准踩中“求稳”情绪。竞选期间,耶滕把口号浓缩成一句“先建房子,再谈理想”:承诺四年内新增10万套住房、恢复有序移民通道、每年额外投入45亿欧元用于教育和清洁能源。电视辩论舞台上,他避开意识形态口水战,用数据解释如何在欧盟框架内完成庇护审批、如何把房价涨幅拉回收入增速之下,还顺势把综艺节目变成政策科普现场。中产和年轻选民发现,这个公开同志身份的38岁“理工男”至少把方案写成了Excel,而不是推文。最终D66席位翻了三倍,创下自1966年建党以来的最佳战绩,而荷兰也第一次可能出现“90后”首相。
PVV的选票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被更激进的JA21和论坛党(FvD)分走。出口民调显示,这两支右翼小党合计拿下11席,几乎等于PVV亏损的席次。换言之,荷兰社会右倾情绪仍在,但对“只会喊口号却算不清预算”的极右领袖已失去耐心。正如莱顿大学西蒙・奥特杰斯所言:“选民不是向左转,而是向‘能解决问题’转。” 绿党—工党联盟(GL-PvdA)就没这么幸运,内斗加上蒂默曼斯“欧洲绿色协议”的遥远叙事,让该联盟丢掉5席,党魁当场宣布辞职,证明左翼如果脱离民生痛点,同样会被“稳定票”抛弃。

组阁迷宫已经开启。国王已任命耶滕为“首席探测者”,其首选方案是拉拢GL-PvdA、VVD和基督教民主联盟(CDA),四党合计86席,轻松过半。但VVD党魁日前放话,希望“右转”加入BBB和JA21,被D66以“价值观不合”直接回绝。荷兰媒体预测,谈判可能延续到明年春季,毕竟27个党参选、10个党进入众议院的碎片化格局,决定了任何联盟都必须学会“四党合唱”。可以肯定的是,主流政党已集体对PVV关上大门,维尔德斯虽保住26席,却只能回到议会角落继续敲警钟。他在X上留下的那句“想摆脱我,没那么容易”更多像对自己士气的安慰,而非对政局的威胁。
政策风向的微调已现端倪。D66方案里,家庭团聚上限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庇护审批与欧盟分摊机制同步;住房领域,中央政府将直接回购土地,加快“十座新城市”规划,以抑制房价;气候政策上,荷兰会继续参与欧盟碳交易,但用补贴和减税缓冲农业、运输业的转型阵痛;经济方面,新政府计划把财政盈余优先投入教育和研发,目标是把通胀压回2%以内,同时让实际工资增速转正。对欧盟而言,荷兰大概率回到“核心成员国”频道,不再用“退欧公投”吸引头条,这对布鲁塞尔正在推进的财政一体化和共同防务基金是及时雨。

然而,风险并未远去。荷兰的住房缺口、医疗排队和移民融入问题,不会因为一次选举魔术般消失;如果新联盟在经济放缓时又陷内斗,26席的PVV随时能在议题上点火。法国、德国的极右近期支持率同步下滑,但荷兰经验提醒中间派:选民给的“信任试用期”只有四年,若住房工地仍不开工、医生继续短缺,下次“求变”按钮被按下时,会不会是更锋利的民粹回归,无人敢打包票。橙色天空下,耶滕和他的四党乐队必须证明,稳定不是口号,而是每天能让选民在自家厨房里感受到的踏实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