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时,有个描述让我印象颇深。
说的是,苏轼对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但棋艺却差强人意。他被贬到海南时,经常与儿子苏过下棋,即使次次败下阵来,苏轼也从不悔棋,甚至还乐呵呵地说: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真的让人很佩服这样的心态。生活中,见多了占了上风就欢欣鼓舞,稍占下风就翻脸胜过翻书之人,就越发觉得,凡事不求圆满,但求来过,这种人生顶级格局的珍贵之处。
01

但回想当初,自己明明是因为受不了当下的境况,才做出的改变决定。
而如今,却又开始一味拿着不好的部分,与当初好的部分作比较,导致每一个决定都不如人意。
这样的情况,生活中似乎还有很多。
“如果当初选择了好就业的专业,现在的收入是不是会好一点;
如果当初选择了门当户对,现在是不是不用一地鸡毛;
果当初选择了考编,现在是不是朝九晚五,老婆孩子热炕头......”
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想有太多的如果,只可惜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如果。
其实想要逆转不情境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归根结底,我们早已不是那个三岁小孩。
很多时候除了悔不该当初,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我们应当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哪怕是错的,也要接受。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路是自己选的,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得,任何经历过的事情,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的确,人生是旷野,而非固定轨道。
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对的错的都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它或许让我们尝尽艰辛,但赋予我们坚韧的品格;又或许它虽然未能让我们收获预期的成功,却让我们在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以与其对已做出选择的执着在心,倒不如轻装上阵,奔赴下一场山海。02

相信类似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比如,当你在意的人或物离开时,心里便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种情绪会促使你不顾一切执着挽回,即使这种执着,可能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却毫无所获。
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叫:损失厌恶。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失去某件在意的事物时,他的心理会发生强烈的抵触。
这种抵触心理,会促使这个人不顾一切地去挽回,即使这会让这个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也就能解释说,为什么很多当下觉得再也过不去的点,后来却还是会后悔怀念,哪怕这份后悔,很多时候无济于事。
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如果总是执着于已失去的,反而会让你失去更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我们的每个选择,并没有代表严格的对错,它只是让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拥有都能永恒。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对已经失去的不再执着,仅此而已。
03

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我们都应该平常心接纳,尽可能地去经历、去感受,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内耗跟后悔上。
围棋大师吴清源晚年时说:
“围棋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忘记胜负。”
而人生就如同这个棋盘,只有不再执着于每一颗棋子的得失,才能真正看清人生这局棋的整体布局。
允许自己试错,允许一切事情发生,那么落子时是深思熟虑也好,冲动行事也罢,只要落子无悔,就是对人生最大的敬意。我们也并不能强求自己完美,但终将会在一次次的过程中成长为更好的我们,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