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亚新赛道:乌兹别克斯坦如何抢占金融科技高地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计划把自己打造成中亚地区的金融科技枢纽,这一雄心体现在中央银行推出的《2025—2030年金融科技生态系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计划把自己打造成中亚地区的金融科技枢纽,这一雄心体现在中央银行推出的《2025—2030年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发展战略》中:以数字化和创新为抓手,建立现代化、可持续且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

过去几年里,这一领域的增长颇为可观。官方资料显示,从2018年的24家金融科技企业增长到2025年的103家,规模扩大了约4.3倍;市场以支付服务为主,占比达53.8%,其后是会计服务(12.5%)、分期交易(11.5%)和加密货币服务(7.7%)。目前市场参与者包括44家支付机构(如 Humo、Uzcard)、三家数字银行和两家小额信贷机构。移动端数字支付也迅猛发展:从2022年的114万亿苏姆跃升到2024年的346万亿苏姆,乌兹别克斯坦在该地区的数字支付份额约为22%,相当于约63亿美元。风险投资方面,2024年该国吸引了约695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其中约5800万美元(约83.5%)投向了金融科技项目,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代表性企业包括 Click、Payme、Billz 等。

与此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短板与瓶颈。超过一半的金融科技公司仍局限于支付领域,市场产品结构缺乏多样性;行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监管沙箱利用不足、孵化与原型开发体系薄弱、API整合能力有限以及个人数据处理方面的法律障碍。此外,国际支付入口受限(例如对 Google Pay、Apple Pay 的可及性不足)也制约了生态系统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

针对这些问题,乌国中央银行提出了分阶段的实施路径以期在 2025—2030 年内构建创新枢纽:在2025年第四季度明确枢纽的初期目标,2026年第一季度上线数字监管沙箱以便测试创新解决方案,第二季度举办黑客松并推动孵化与加速项目,第三季度将启动全面运行的中心。五年内计划举办20余场金融科技黑客松、测试100多个创意、吸引500多名学生参与并孵化100余家初创公司;同时开展欧洲与亚洲路演,与大型企业、风投与加速器建立合作,吸引境内外资本与资源。监管沙箱被寄予厚望:它可以让企业在受控环境中快速原型化、测试并安全推向市场,从而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加快产品落地。

乌国中央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是战略的核心一环。计划引入人工智能助理支持内部工作、通过 Face IDS 进行生物识别、建设反欺诈系统并基于替代数据开展评分、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金融风险,并为客户提供虚拟客服机器人。同时将打造统一的数字化IT基础设施——国家级云平台、反欺诈架构及企业级IT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配套立法的完善,被视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保障。

乌官方对未来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到2030年进入全球金融科技指数的国际评级,实现在金融科技市场年均20%的增长、将投资规模翻番,并搭建面向国际的国家级推广平台。为此,监管环境将进一步向开放银行、云服务、数字监管和人工智能应用倾斜,以吸引更多国际合作与资本流入。

总体来看,乌兹别克斯坦的金融科技发展既是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多方协同的博弈。项目能否从规划走向长期活力,关键在于监管沙箱与法律配套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培养出稳定的人才供给链、以及能否吸引并有效管理好外部资本与技术。对外界尤其是中国的企业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充满挑战的市场改造期,也是把握中亚增长红利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