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竟然成了影响血脂的“关键点”?在一次备受关注的营养研究中,有人发现:只要停掉花生和鸡蛋,胆固醇数值几乎立刻往下降。

这消息一出,很多人慌了,早餐桌上的鸡蛋煮了吗?花生米还敢吃吗?有人甚至立马把家里的鸡蛋扔了,花生油也换成了玉米油。但问题来了:鸡蛋不是富含优质蛋白?花生不是“植物肉”、营养丰富?怎么一转头,突然成了“坏东西”?
这到底是科学发现,还是又一场误读?胆固醇这个词,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血脂”。高了,担心心梗、脑梗;低了,又怕营养不良。
可偏偏它又和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密切相关,尤其是像鸡蛋、花生这类被称为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每一次有关“吃什么能降胆固醇”的传言,总能卷起一场饮食风暴。

这次关于鸡蛋和花生的研究,确实来自牛津大学的一项大型营养观察。研究人员在追踪了上万人多年饮食变化后,发现:长期摄入花生和鸡蛋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略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所谓的“坏胆固醇”数值提升更明显。
但这就说明鸡蛋和花生不能吃了吗?事情远没那么简单。研究数据不是“黑白分明”的裁判,而是提醒人们“有选择地吃”。
我们先说鸡蛋。鸡蛋确实含有胆固醇,一个鸡蛋大概含有200毫克左右的胆固醇。听起来不少,但关键是:人体内大部分胆固醇,其实是肝脏自己合成的,吃进去的那点,影响没那么大。

鸡蛋里的卵磷脂、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能协同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不完全是“加法”的效果。很多研究指出,适量吃鸡蛋,尤其是每天不超过一个,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不仅不会升高胆固醇,反而有助于维持血脂稳定。
那花生呢?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油酸和亚油酸,这些脂肪酸对心血管是有益的。但问题在于——花生的热量高,而且很多人吃的是炸花生、盐花生,再加上喝酒、熬夜、缺乏运动,胆固醇自然容易超标。
不是花生本身的事,是吃法出了问题。中医怎么看这事?中医讲“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鸡蛋属平性,补气养血;花生属甘平,健脾润肺。但中医也讲“过则为害”,再好的食物,吃多了、吃偏了,都容易生痰生湿。湿气重、痰浊生,自然堵了血脉,血脂升了上去。
换句话说,中医和西医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不谋而合。很多人以为降胆固醇,就是“少吃油、少吃蛋”,结果把好油也戒了,蛋白质也不够了,反而让身体代谢更混乱。
脂肪不是敌人,是必需。真正的问题,不是吃不吃鸡蛋、花生,而是你“怎么吃、吃多少、配什么吃”。

举个例子,一位体检时总胆固醇6.5的人,早餐老是两个鸡蛋配炸油条,中午一碗炸酱面,晚上来点小酒和花生米,平时不运动,睡觉晚,压力大——你说他血脂不高,那才叫奇怪。
再看另一个人,每天一个鸡蛋,佐以杂粮粥,花生做成凉拌菜,每次几粒,平时吃青菜多,走路多,睡得早,心态平稳——这一身“通畅气血”的养法,哪怕胆固醇稍高一点,也不至于出大问题。
解药从来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整个人的生活方式。那为什么有研究说“不吃鸡蛋和花生,胆固醇马上下降”?

从医学角度看,这其实是个非常典型的“饮食干预短期效果观察”。当一个人突然停掉高脂肪食物,尤其是花生这类高热量坚果,确实能在一两周内看到胆固醇下降。但这种下降是暂时的,一旦恢复原来的饮食,数值又会回升。短期变化≠长期稳定。
这种“马上见效”的说法,很容易被误解为“鸡蛋花生有毒”,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不吃。但你鸡蛋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几乎是100%,是最优质的蛋白来源之一;花生中的植物固醇和多酚,还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该吃的不能不吃,关键是吃得刚刚好。
从营养学角度,成年人每天摄入1个鸡蛋完全没问题,甚至2个也可以,前提是你别再炒着吃、油炸着吃;

花生如果是原味、少量,作为加餐点心,反而能帮助稳定血糖,减少暴饮暴食。怕的是一边吃着炸鸡蛋,一边嚷嚷着“我胆固醇高”;一边吃着花生米配啤酒,一边问医生“我为啥血脂不降”。
人不是因为吃了某样东西才生病,而是因为吃得不对、活得不对、想得太多。说到底,胆固醇的高低,更多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一个“食物问题”。遗传、年龄、压力、作息、情绪、运动、饮食,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决定了你血管的状态。
中医讲“气血通则不病”,西医讲“血脂平衡是健康关键”,两者殊途同归。

你要想让胆固醇稳得住,不是靠戒掉鸡蛋和花生,而是靠让全身的代谢系统“顺”起来。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血脂控制得好的人,往往不是“戒得多”,而是“搭配得巧”。他们不会盲目跟风听信“速效法”,而是懂得观察身体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节奏。
健康,不是一时的清淡,而是一辈子的平衡。那该怎么做呢?不是你不吃鸡蛋就对了,也不是你不碰花生就万事大吉。而是你知道自己几点该吃、吃多少、配什么、怎么做。
鸡蛋最好水煮,不加调料,早上吃比晚上好。花生可以选择煮的、拌的,避免油炸和高盐,吃几粒就够。

搭配绿叶菜、杂粮、豆制品,整体饮食偏素但不偏激。饭后散步,良好睡眠,适当运动,保持情绪平稳,这些才是真正能让胆固醇“听话”的方法。
别再盯着一颗鸡蛋了,它不是罪魁祸首。也别盯着那几粒花生,它们不是“坏分子”。真正让血脂失控的,是你生活里那些你不当回事的小习惯——宵夜、久坐、暴躁、熬夜、懒得动。

胆固醇这事儿,说到底,是身体给你发出的一个信号。听懂了,就能逆转;听不懂,就会恶化。从今天开始,不用扔鸡蛋,也不用怕花生。你要做的,是把生活过得“有节度、有节奏、有滋味”。
参考文献:
[1]王丽,李志宏.鸡蛋摄入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215-219.
[2]刘东,张旭.花生摄入与心血管风险相关性分析[J].营养学报,2023,45(1):33-38.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R].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