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笔墨承家脉 山水见初心——徐华的艺术人生与文化担当

徐华,1971年生于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2012年,获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徐华,1971年生于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2012年,获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教授。长期深耕于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是一位立足传统、面向当代,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卓然自成的学者型画家。

家族记忆:艺术基因与精神谱系的溯源

徐华的艺术基因,深植于家族的历史脉络之中。在家族记忆深处,44份跨越光绪十六年(1892年)至1936年,且续有1980年补充文件的契约文书,不仅是甘肃镇原一个普通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对话场”,更藏着他艺术启蒙的密码。这些用毛笔书写在棉麻纸上的契约,书法艺术尽显镇原地区晚清文人小楷的清劲端严,尤其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徐华祖父徐尚耀亲笔所书的分家证契,笔势牵丝映带、流畅华滋,成为他最早接触传统笔墨的鲜活样本。

而家族传承的,远不止笔墨技艺。祖父作为传统乡土“土地经营者”,以契约守护家族根基;父亲徐维垣1966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桥隧系,从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到总工程师办主管,投身宝成铁路水害治理、秦岭特长隧道通风科研等重大工程,用“敢教天堑变通途”的报国宏愿诠释“建设者”担当;叔父徐维屏1964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设备系,在国营第七六五厂深耕国防工业制造领域,践行“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勤、正、和、孝”的家风,在三代人身上代代相传,成为徐华艺术生涯中“人格锤炼”的精神底色——“勤”让他数十年笔耕不辍,“正”使他坚守艺术纯粹,“和”助他追求画面平衡,“孝”令他常怀感恩之心。

风格建构:地域交融与个性语言的淬炼

徐华的艺术之路,是一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求索。童年时,家中悬挂的清末画家张清儒墨迹,与家乡镇原质朴生动的剪纸、香包,在他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成长于周文化发祥地宝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他打下坚实基础。大学时代考入西安美院,他深受“长安画派”艺术精神浸润,确立了扎根生活、关注现实的艺术追求;此后负笈中国美院深造,江南画风的温润细腻又为他的笔墨注入新的气质。

数年后,徐华重返西安美院攻读博士,完成了学术与创作的双重突破。如今他的绘画,早已形成“南北交融”的独特格调——品读其山水作品,既能感受到北方绘画的苍茫雄浑,又能体会到南方绘画的笔墨温润。而华山,正是他将这种格调推向成熟的重要载体。十多年前,他便以华山为山水画创作的突破口,累计完成千余幅写生与创作作品。他深入研究前人表现华山的技法,更在实地探寻中发现“松桧峰”这样的秘境,总结出“绸带皴”“石瀑皴”等新皴法,让笔下的华山水墨淋漓、大气俊秀,既彰显“横空出世、势拔云霄”的正大气象,又蕴含生生不息的写意精神。

除山水外,徐华近年创作的花鸟画同样引人注目。他的没骨花鸟画,在精神与图式上与恽南田花鸟一脉相承,却在色彩上融入现代追求,做到“艳而能雅,华而不俗”,展现出他在不同画科中均能自如驾驭的艺术功力。

教育理念:学术滋养与艺术传承的统合

作为学者型画家,徐华始终坚信“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辅相成”。他耗时六年完成首部理论著作,访谈二十多位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后相继撰写《石鲁大写意绘画研究》《山水画技法品析》《王维研究》等著作,对范宽、齐白石等名家展开专题研究,这些深度思考,让他的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笔墨精度。

在艺术教育领域,徐华坚守“以传统为基,以时代为镜”的理念,既引导学生深研传统精髓,避免“求新失根”,又强调当代审美与创新能力培养,杜绝“泥古不化”。他常告诫学生:“艺术忌讳急功近利,真正的成长来自沉心积淀,既要深入传统,也要体悟生活,在孤独中修炼,于岁月中升华。”多年来,他在高校任教的同时,从未停下创作脚步,用“三十多年坚持中国画创作不辍”的执着,为学生树立鲜活榜样。

文化使命: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的连接

从镇原走出的徐华,始终以“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他深知镇原作为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诞生地、北魏北石窟寺所在地,以及“书法之乡”的深厚底蕴,将皮影的粗犷、剪纸的灵动、香包的色彩融入现代水墨创作——在《窑洞》《陕北》等作品中,他以传统笔法勾勒黄土高原地貌,嵌入民间艺术符号与色彩节奏,让作品既含中国画写意精神,又焕发生机盎然的地域气息。

近年来,徐华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先后出访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在英国、德国举办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国际观众对中国画笔墨意蕴与哲学思维的浓厚兴趣,让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也明确了“不迎合、敢表达”的交流方向。同时,他通过展览、讲座推介镇原文化,呼吁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地方文化资源库,让老传统焕发新生命。

对于未来,徐华有着清晰的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文化根脉”系列创作,以艺术语言呈现中华文化底蕴;持续投身艺术教育,培养“懂传承、敢创新”的年轻人才。“艺术之路,山高水长。我愿继续作为一座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沟通乡土与世界。”这既是他的个人志业,更是一位当代中国画家的文化使命。

【编者按】

徐华先生最新画集《江山多娇——徐华中国画作品集》,既是他个人艺术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更是献给祖国壮丽山河的一份深情厚礼。

全册以“江山”为卷,以“初心”为笔,荟萃其多年来深入华山、延安等地潜心写生与创作的精品力作。徐华以精微而浑厚的笔墨语言,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恢宏而深沉的“江山颂”。这部作品也清晰印证:他的艺术道路,始终是一条承续家学初心、描绘大国气象的担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