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曹妃甸:三农场一合作社甘做生态农业试验田

时值仲秋,惠风和畅。蓝天丽日下,曹妃甸区三农场兴港村树绿稻黄,蟹爬鱼跃,一派丰收景象。这个国庆假期,不少人来昱锦水稻种植

时值仲秋,惠风和畅。蓝天丽日下,曹妃甸区三农场兴港村树绿稻黄,蟹爬鱼跃,一派丰收景象。这个国庆假期,不少人来昱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稻田观光、玩蟹,在田野间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

昱锦合作社稻田养蟹位于三农场场部昌海路南延杨柏线东侧,北望场部多层楼房住宅锦绣景苑小区。毫不夸张地说,上千亩稻田是一个偌大的生态农业试验田。路旁地头竖立着“曹妃甸区昱锦现代农业园区”的标牌。建设地址为曹妃甸区三农场兴港村,参与建设单位:曹妃甸区老科协、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曹妃甸区昱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功能作用包括:1.农业生产与科技示范;2.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3.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观光旅游与科学教育体验;5.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生产模式包括全程机械化、高端优质水稻品种种植、稻蟹立体科学种养三个方面。技术指导专家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孟令启和曹妃甸区老科协李淳湖。水稻试验站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站承担,站长为苑国民。园区负责人是昱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人王锦辉。指导专家和园区首席顾问为曹妃甸区老科协副会长常正顺。

作为曹妃甸区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区老科协主导建设“曹妃甸区老科协高端优质水稻种植、稻蟹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园区”。此外,昱锦水稻合作社绿色生产基地还承担着“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稻蟹绿色共养示范基地”,示范内容为稻蟹共养绿色防控体系,为此竖有“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站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牌子。

昱锦合作社2000多亩稻蟹混养田全部纳入试验基地,其中包括王锦辉自己承包的400亩。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事物,不畏惧失败和风险,以勇于突破常规、敢于创新探索的勇气与担当,敢试敢闯,敢为人先,在区老科协、三农场老科协和有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锐意进取、善作善成。

敢于打破常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甘愿做新技术新模式的“受试者”。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是水稻生长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其幼虫会蛀食水稻茎部,在分蘖期受害会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会造成伤株和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常规的灭虫方法是施用农药,但在稻蟹混养地块会影响稻谷品质和河蟹生长。王锦辉和他的昱锦合作社承担了市农科院水稻站的试验项目,在田间安装二化螟诱捕器和迷向袋,通过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等新的技术手段,捕杀雄虫、降低交尾率和虫口密度。他的地块灭虫效果显著,确保和稻米和河蟹的优良品质,成为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勇于引进和尝试新品种,以身试“种”,为大面积推广探路。作为农业科研机构的新品种推广基地,昱锦合作社的稻蟹混养田紧密链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天津天隆公司、曹妃甸区农业农村局等科研及推广机构,承接农业科研机构研发推广的曹妃红、胭脂稻、黏香糯、滨稻10、香糯9、无糖功能稻、津粳939等名特优水稻品种,大面积推广优99、海育7233、津原89等一批抗盐碱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强健水稻植株、促进分蘖和籽粒灌浆,提升抗病性、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水稻良性生长、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于田间管理与服务,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求。昱锦合作社成员农户间有统有分,根据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交织的特点,既有协同行动、又有独立作业。成员农户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筑埂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对内同样实施有偿服务,从插秧到收割各环节农事作业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涉及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由合作社主导把控,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稻谷集中收储加工,育秧、插秧、“飞防”等主要措施统一组织,日常田间作业由农户自行负责。王锦辉特别注重水稻生长管理的技术环节,如施肥“度”的把控,防止过度。过度则易造成水稻倒伏,也会增高稻米的蛋白质,影响品质和口感。

长于深入钻研、见微知著,不断总结实验积累的经验教训,努力寻求调结构促增收的现实路径。有一次,王锦辉自己投资引入阳澄湖大闸蟹苗种,投放稻田后,外来蟹苗因过激反应,没有成活。他和技术人员分析原因,查找症结为“水土不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后,他们将蟹苗锁定在本区和周边邻近区域。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为增强河蟹的适应性,进而提高产出效益,昱锦合作社摸索将本地蟹苗集中暂养,一年后将长成的扣蟹放入大田与水稻共同生长,使其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再经过一年,最终出落成腹白壳青的商品蟹,既提高了成活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善于从市场需求发现端倪,跟紧时代步伐,延展稻米生产加工的产业链。王锦辉深入思考和研究,反复比较,锤炼出水稻从生产到收获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辩证地分析稻米高产与品质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为解决“高产不好吃、好吃不高产”的矛盾,坚定地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总结出“种地不加工,到了一场空”,即是现实的归纳,也是经验的升华,更是思维的拓展与绽放。为提升产量略低的优质稻米的“性价比”,昱锦合作社着重完善稻米加工环节,进而创建和经营自己的“妃场香”大米品牌。曹妃甸大学一家外卖机构,对大米色度、口感等要求严格,不能出现任何杂质,否则会被投诉。他们考察遴选了多家机米加工厂,最终确定昱锦合作社为其“供应商”。每年昱锦为其提供10吨优质大米,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

“甘做生态农业试验田”,是昱锦合作社和王锦辉的信念,也是他们热衷的事业,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扎实的实际行动,足印坚实,如灯塔般照亮前路,也引导旁人。

(唐山市曹妃甸区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