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友惊喜的发现原来在科研领域,高手远不止一位。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在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海军工程大学的鲁军勇教授成功当选新一届院士。这一消息,无疑是对他在科研领域卓越贡献的肯定。
鲁军勇院士的研究方向,堪称前沿且极具震撼力,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熟悉这一领域的观众,或许会立刻联想到马伟明院士。没错,鲁军勇正是马伟明院士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得力干将。
如今,他已成长为该科研方向上的中流砥柱,此次当选院士,正是对他过往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的高度认可。
其实,早在2018年,鲁军勇及其团队就已引起广泛关注。那一年,936号海洋山登陆舰上装备了一门外形奇特的电磁炮,这一装备的出现,立即引发了外界的猜测和讨论。
随后,在相关论文中,海军工程大学副研究员张晓的一段话揭示了真相:“某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第一次在船上实验就取得了成功。”而这位张晓副研究员,正是鲁军勇院士团队的重要成员。
鲁军勇院士团队的研究领域,远不止于电磁炮。他们致力于电磁发射系统的研究,这一系统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还涵盖了论文中频频提及的电磁弹射和电磁垂直发射装置。
这些装置利用电磁力进行发射,相较于传统的火药动力发射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它们可以发射更大尺寸的导弹,从而大大提升导弹的性能。
在电磁炮方面,鲁军勇院士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他们在高性能、高放电倍数的储能系统以及直线加速电机等领域,也与马伟明院士团队携手,共同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可以说,他们的团队是中国在电磁弹射、电磁发射技术领域最顶尖的存在。
鲁军勇院士此次当选,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更证明了中国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理论探讨,而是已迈入实用化的快车道。
福建舰和四川舰上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只是这一进程的起点。未来,我们有望看到电磁炮、电磁发射装置等一系列电磁系统的综合运用。
甚至有人畅想,在未来的超大型水面舰艇上,可能会装备以核动力为驱动的全电综合电力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装备包括激光炮在内的定向能武器、电磁炮在内的高能武器以及电磁垂直发射单元等全电化科技手段。
这些技术的实现,其实是中国近年来在电动、电磁、电力领域一系列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军用领域,还广泛渗透到民用领域。
以我们熟悉的电动汽车为例,其中就大量采用了相关技术,如高扭矩的电机、永磁电机以及高放电倍数的电池等。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向民用领域外溢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伟明院士和鲁军勇院士等科研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中国的科研人员将继续攻克难关,为中国的军队和人民造出更多、更高性能的电磁相关产品。这将使中国在电磁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独步世界。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