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方后悔当年没对俄出重手,才让普京的胃口越来越大?

文|高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硕士一纸俄乌和平协议,在西方舆论场掀起了惊涛骇浪,特朗普政府决策之草率,更远超西方战略界的预

文|高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硕士

一纸俄乌和平协议,在西方舆论场掀起了惊涛骇浪,特朗普政府决策之草率,更远超西方战略界的预料。

在美国前任国家情报副总监看来,真要让这份协议里的条款落实了,俄罗斯只会得寸进尺。别的不说,光是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占领,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基本上是满足了普京政府的全部要求。

落在俄罗斯眼里,这恐怕是美国“带头绥靖”的信号,往后将变本加厉。

如此一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长期攻守态势,将得到彻底逆转,北约扩张的势头,将在俄乌冲突之后画上休止符。

俄罗斯大可以将自己包装成为冲突的战胜国,在美欧面前“趾高气扬”。普京更可以替俄罗斯30年来受的委屈“讨个公道”。那么西方自冷战胜利以来建立的心理优势与战略主动,恐怕将荡然无存。

所以西方这边的结论已经很明显了——这种情况想要避免,就不能在和平方案上,一味照着俄罗斯的意思来,特朗普政府要拿出更严肃、更细致的态度,去对待俄乌和谈,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进展,博个虚名。

作为旁观者,我们纵观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战略博弈,以俄格冲突为分界点,此前被好几轮北约东扩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俄罗斯,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使用武力,来缓解自身战略空间被挤压的问题。

并且每次军事冒险成功之后,普京政府都向外显露出了更大的战略胃口。

2008年,发生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地区冲突,就让人看到,西方已经有了“绥靖”的端倪。俄罗斯以进攻格鲁吉亚证明,会不惜在周边地带动用武力以维护自身利益。只是美欧都选择冷眼旁观,象征性地声讨之后,没有采取实际性的动作。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确实受到了西方的口诛笔伐,还被踢出了G8国家的行列,走上被孤立的道路,但北约并没有拿出像样的军事回应。实际上,北约也没有动机这么做。

然后美国自阿富汗仓皇撤军,更印证了俄罗斯的观点,即美国和北约看似有个“红线”,实际上并未建立完善的威慑机制,要么模棱两可,要么看不真切。

还有一点,让西方战略界至今耿耿于怀,那就是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前,美国已经掌握了俄罗斯将要发起进攻的可靠情报,但没有采取可靠行动,让俄罗斯知难而退。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无非是美国并不觉得,乌克兰的存续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也就不会拿出更大的力度介入。北约对俄格冲突和克里米亚危机袖手旁观,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要是先收到情报的是欧盟,采取的行动恐怕会坚决得多,乌克兰虽然不是欧盟的一分子,多年来始终被拦在北约门外,但终究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一道缓冲,唇亡齿寒的道理,欧洲还是清楚的。

只可惜,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是一步慢,步步慢。再说了,只靠欧洲自身,是威慑不了俄罗斯的,终究要依靠北约这个集体防卫框架,偏偏美国这个“盟主”又不上心,又恰逢保守主义抬头。

对欧洲来说,这恰恰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从来没有所谓的平等可言,协调来协调去,最终都要看美国的脸色。

眼看着俄乌打了三年,欧盟也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如今干脆被排除在俄乌和谈协议的初期谈判之外,可以想见,要是欧洲再不做些什么,自己的核心利益必将严重受损。

于是他们群起反对,终于让特朗普收回成命,开始认真考虑欧洲那边的意见,重新审视和谈协议。

其实西方还是有不少观点认为,美国本该带领北约,对俄罗斯建立一个可靠的威慑体系,靠不断东扩继续压缩对方的战略空间,不过这些大多是冷战的意识形态残留,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美国决策层并不想冒着与俄罗斯起冲突的风险。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擦边球没少打,但在那些真正的敏感问题上,从来没含糊过。

现在特朗普上来,干脆就换了打法,对俄罗斯“和颜悦色”,把价值观都抛到一边,还制定了一份几乎对普京政府“一边倒”的和平方案。

真要让这份计划一字不改地通过,俄罗斯今后的胃口恐怕会更大。这不只是战场上一时的胜负,美欧与俄罗斯之间长期的战略态势,会因此得到深刻改变。

不过很显然,事态并没有朝俄罗斯期望的方向走。美国并不打算迫使盟友接受这份协议,会继续讨论,采纳不少修改意见。这姑且能让很多人松口气,乌克兰未来如何暂且不论,但至少不能让俄罗斯全身而退。

这也说明,美国调和俄乌战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和谈方案如果不能让所有人都买账,就换不来真正的和平,反而是为新的冲突埋下伏笔。

如何让美国全身而退,又不至于令盟友大失所望,让俄罗斯“得陇望蜀”,这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全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