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人人都会背的“天行健”,到底怎么落实在日常?孟子20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我们这一代人,对《周易》最熟悉的,莫过于那两句刻在清华大学校训里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们这一代人,对《周易》最熟悉的,

莫过于那两句刻在清华大学校训里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多数人眼中,这或许是一句励志的哲学警语,

鼓励我们要勤奋、要包容。

但实际上,它远不止于此。

这短短两句话,

是对宇宙间阴阳两种最根本运动模式的至高提炼,

是一套可以直接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甚至身体健康中的“行事总纲”。

如何理解?让我们先宕开一笔,

去看一看孟子是如何论述那股支撑君子的“正气”的。

一、孟子的“浩然之气”:行健之道的心法

在《孟子·公孙丑上》,有这样一段著名的问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之心,则馁也。”

其大义是,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个很难说透。这种气呀,它至大至刚,用正直去培养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这种气,是和‘义’与‘道’配合在一起的;没有它们,这股气就会疲软。它是通过不断地践行‘义’而积累起来的,不是靠一次偶然的‘正义之举’就能获得。只要行为有愧于心,这股气就会衰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集义所生”,

正是这种“浩然之气”的来源。

这和“天行健”有什么关系?关系巨大。

因为无论是儒家的“气”,

还是道家命理中常说的“阳化气,阴成形”,

其源头都是一致的。

孟子这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即是阳的一面。

本质上,就是“天行健”这股宇宙动能在人心中的具体显现。

天道,为乾,其性轻清而上行,其德为“健”,生生不息。

地道,为坤,其性重浊而下凝,其德为“顺”,厚德载物。

人,处在天地之间,合阴阳二气于一体,

自然也要遵循这套根本法则。

二、“天行健”在身体:壮大的不是肾,是阳气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自己的身体内部。

这套阴阳法则,同样在时刻运转。

中医认为,在我们的五脏六腑中,

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阳。

为什么这么分?

因为五脏相对“实”,是储藏精气的;

而六腑相对“虚”(中空),是负责传导、运化、排泄的通道。

这种划分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即便是同一个脏器,其中空的、负责“通过”的部分,就属阳;而实体的、负责“储存”的部分,就属阴。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抓住了身体运转效率的关键:

阳的部分越壮大,我们体内的传输、运输、布散效率就越高。

这就像一个国家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铁路、航空(阳)越发达,

物流效率就越高,国家就越有活力。

反之,如果阳气衰弱,

这套“运输系统”的能力就会下降,

各种“垃圾”和“湿气”就容易堵塞。

一旦堵了,身体就成了一潭死水。

流动的活水有自净能力,而死水只会发臭。

人体也是如此。

阳气一弱,各种代谢废物和病理产物就容易堆积,

在身体上就表现为赘肉、浮肿、囊肿。

所以,中医非常强调“壮阳”。

请注意,这不是狭隘地去壮肾,

而是壮大全身的阳气,

提升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转效率,

让生命的活水重新流动起来。

这,才是“天行健”在身体康养层面的真正落实。

三、“天行健”在人生:在“事上炼”,集义而生

身体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生。

孟子说,浩然之气,

要“以直养而无害”。怎么养?

主动去做事:“健”的本质就是动,是创造。

阳气不是静坐冥想就能“想”出来的,它必须在“事上炼”。

做符合内心“义”的事:

你的行为,要符合你内心最认可的价值观。

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一旦你做的事违背了本心,

那股支撑你的“气”,立刻就会衰败。

心直而不曲:所谓的“以直养”,

就是心地要正直、坦荡。

宁可在正道上困难前行,(宁在直中曲)

也不要在弯道上投机取巧。(莫向曲中求)

当你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践行这些原则时,

你内在的那股“浩然之气”自然会越来越壮大。

这股气,足以冲刷掉你身心上的种种“附赘悬疣”。

这,才是贯穿内外的“行健”之道。

四、“厚德载物”的身心之道:静以养阴,博以载道

说完了“天行健”,我们再来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又是如何落实的?

如果说“健”是阳、是动、是向外生发;

那么“坤”就是阴、是静、是向内承载。

这是“自强不息”的根本保障。

很多人只知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最终导致“油尽灯枯”。

首先,在内在养生层面,“厚德”就是养蓄身体的“阴精”。

我们的身体里,不仅有流动的阳气,

更有作为其物质基础的阴性精华,

如精、血、津液。

这些,就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燃料”和“润滑油”。

阳气(功能)再强大,如果没有足够的阴精(物质)来承载,

就是空转的发动机,很快就会过热烧毁。

那么,如何“厚”自己的“德”,养蓄这份阴精呢?

守静与安眠:“坤”主静。

与白天“行健”的动相反,夜晚的深度睡眠和宁静状态,

是滋养阴血、固藏肾精的最佳方式。

这是身体的“坤道”,

是为第二天的“健行”积蓄能量。

其次,不过分耗散自己的精力。

无论是情绪的过度波动,还是欲望的过度放纵,

都在消耗宝贵的阴精。

有所收敛,有所节制,就是“厚德”。

再次,通过饮食和恰当的养生功法,

不断为身体补充精微物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阴精的积累,

正是这个“垒土”的过程。

在心智成长层面,“厚德”就是学问的广博。

身体的阴精厚实,才能承载强大的阳气;

同样的,心智的“基底”宽厚,才能承载高远的志向和才华。

广博以求其“厚”:

一个东西要堆得越高,它的基底就必须越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广博地学习,

去涉猎不同的领域。

底座的面积,决定了你上层建筑的高度。

积累以待其“通”:

当你的积累足够深厚和广博之后,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你的大脑,会自动地在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最高效的内在序列,

最终,让你产生洞见,

形成自己内在的规则和体系。

这,就是由厚积薄发的“地道”,

最终通向了融会贯通的“天道”。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天行健”与“地势坤”,

它不再是两句孤立的格言。

它是一幅阴阳互转、循环不息的完美图景:

以“天行健”的态度去入世: 主动做事,正直为人,

在行动中锤炼自己的“浩然之气”。

以“地势坤”的心法去筑基: 静以养身,博以养心,

为自己的人生构建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底座。

动(健),可以产生能量,去冲破静(坤)的淤塞;

静(坤),可以提供承载,让动(健)不至于漂浮无根。

这,才是《周易》开篇就交给我们的一套最根本的“为人”与“为学”、“养身”与“养心”的总纲。

评论列表

云宝
云宝 2
2025-10-25 11:51
[玫瑰]
云宝
云宝 2
2025-10-25 18:06
[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