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当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以微弱优势胜出,成为该国首位女首相时,全球都在猜测这位“安倍路线头号继承人”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果不其然,上任不足百天,她的外交行程排得比前任密集三倍,从白宫到北约总部,从悉尼到新德里,走到哪都摆出“低姿态”,甚至被日本网友吐槽“把首相尊严当赠品”。
可这看似毫无底线的“献媚式外交”,根本不是什么“新手首相求认可”,而是精准算计后的政治操作。每一次握手、每一句奉承,都在为她的激进政治目标铺路,背后藏着撼动东亚格局的野心。
抱大腿求背书:靠“献媚”筑牢政治基本盘
高市早苗的首相宝座,从一开始就坐得不稳。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她能胜出全靠安倍派残余势力力挺,而国会中在野党联合起来的反对力量,随时能给她的政策使绊子。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对外示好、对内立威”成了她的破局关键。
上任第一站,她就直奔美国白宫,见到特朗普时的态度堪称“谦卑到极致”。不仅主动提及“美日同盟是日本安全的基石”,还承诺会增加驻日美军军费分摊,甚至表态“日本愿配合美国在亚太的任何战略部署”。要知道,此前日本国内对增加美军分摊费用的反对声浪极高,高市早苗这番表态,明摆着是用国家利益换美国的“政治背书”。
果不其然,特朗普当场夸赞她“是日本最懂合作的领导人”,还承诺会加大对日本的军事技术输出。这番互动传回日本,自民党内部的质疑声瞬间减弱——有了美国撑腰,就算在野党再反对,也不敢轻易动她的首相位置。
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访问北约总部,面对北约秘书长时,主动提出“日本愿扩大与北约的情报共享范围”,甚至暗示可以考虑让北约在亚太设立联络处。要知道,日本作为非北约国家,此前一直与北约保持距离,高市早苗这番“热脸贴冷屁股”,其实是在给自己找更多“国际靠山”。
她心里门儿清:只要能获得美国和北约的双重认可,就能向日本民众塑造“强势外交领导者”的形象,从而转移国内对经济下滑、民生问题的注意力。毕竟在日本政治语境里,“对外强硬、获大国认可”向来是拉抬支持率的法宝。
更心机的是,她在会晤各国领导人时,总会刻意强调“自己是日本首位女首相”,用性别标签博取同情和关注。在与澳大利亚总理会晤时,她提到“女性领导人更懂合作的重要性”,这番话既讨好了对方,又在国内女性选民中刷了一波好感。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她巩固政治基本盘的手段而已。
绑盟友扩军力:借“外交秀”突破和平宪法枷锁
高市早苗这辈子最大的政治执念,就是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把自卫队升级为“国防军”,让日本摆脱“战后束缚”。但这事儿在日本国内阻力极大,不仅在野党反对,连不少自民党元老都担心会引发周边国家警惕。
于是,她把“修宪”的算盘打到了外交上,用频繁的盟友会晤制造“安全威胁”假象,为扩军修宪找借口。在访问印度时,她大谈“地区安全挑战”,与莫迪达成军事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加强海军联合演习,还计划引进印度的无人机技术。
会晤后她公开表示:“面对复杂的地区局势,日本必须强化国防能力,才能保护自身安全。”这番话看似合理,实则是在向国内传递“不扩军就不安全”的信号,为修宪铺路。
在与欧洲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她更是变本加厉。见到德国总理时,她主动提出“愿与德国在军工领域合作,共同研发新型武器装备”;面对法国总统,她承诺会增加日本在非洲的“安全投入”,配合法国的非洲战略。
这些操作背后,都是为了突破日本和平宪法对“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按照现行宪法,日本自卫队只能在本土受到攻击时动用武力,而高市早苗通过与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试图打造“多国安全同盟”,从而变相实现“集体自卫权”,让自卫队能在海外行动。
她的“献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在与北约国家会晤时,她对北约的“集体防御”理念赞不绝口,甚至表示“日本愿学习北约的安全模式”。这种低姿态让北约国家放松了警惕,纷纷表示“支持日本提升国防能力”,而这些外部声音,正好成了她在国内推动修宪的“国际依据”。
更值得警惕的是,她在频繁外交中,还悄悄推进“核共享”议题。虽然表面上没明说,但在与美国官员私下会晤时,她多次试探“日本是否能参与美国的核威慑体系”。一旦实现,日本离“军事正常化”就又近了一步,这无疑会给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巨大隐患。
联势力抗邻国:用“小圈子”搅动亚太格局
除了巩固国内地位和扩军修宪,高市早苗频繁外交还有一个核心目的——拉拢盟友,构建针对邻国的“包围圈”,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她很清楚,单凭日本一己之力,很难在亚太地区与邻国抗衡,必须抱团取暖。
上任后,她迅速激活“四国机制”,频繁会晤澳大利亚、印度、美国领导人,推动四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升级。在四国峰会上,她主动提出“扩大联合军演规模”,还计划建立四国共享的情报监测中心,针对亚太地区的海上通道进行联合巡逻。
为了让澳大利亚和印度更配合,她可谓是“诚意满满”。对澳大利亚,她承诺加大对澳稀土资源的进口,还同意放宽日本对澳农产品的准入限制;对印度,她则拿出5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用于支持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这种“用利益换支持”的献媚,让四国机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同时,她还积极拉拢东南亚国家。在访问越南、菲律宾时,她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承诺向两国出口巡逻艇、雷达等军事装备。见到越南领导人时,她甚至说“日本愿成为越南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番话明里暗里都在针对邻国。
她的这些操作,本质上是想构建一个以日本为纽带,连接美国、欧洲、印太国家的“多层次包围圈”。通过献媚讨好各个盟友,让大家都能从与日本的合作中获利,从而心甘情愿地跟着日本的节奏走,共同制衡邻国。
可她显然高估了日本的号召力,也低估了地区国家的智慧。不少东南亚国家虽然接受了日本的援助,但在涉及地区敏感议题时,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不愿被日本当枪使。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只是把日本当作“亚太棋子”,根本不会真正为了日本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更讽刺的是,她的“献媚外交”已经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有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高市早苗出访不是为了日本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到处点头哈腰,丢尽了日本的脸。”还有民众发起请愿活动,要求她“停止无意义的外交秀,把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上”。
结语:野心难掩短板,“献媚外交”注定难成气候
高市早苗的频繁外交,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处处透着心虚。她想用献媚讨好换来了国际背书,却掩盖不了国内经济复苏乏力、民生问题突出的现实;想用盟友包围压制邻国,却忽略了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想用外交突破推动修宪扩军,却忘了日本战后和平主义的根基仍在。
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本有机会走出一条务实的外交路线,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可她却一门心思继承安倍的激进路线,把日本带向更危险的方向。她的“献媚外交”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看似热闹,实则漏洞百出。
毕竟,外交的本质是平等互利,不是卑躬屈膝的献媚;国家的安全,靠的是与邻国的和平共处,不是拉帮结派的包围;政治的根基,是国内民众的支持,不是外部势力的背书。高市早苗如果继续执迷不悟,不仅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还可能把日本拖入更深的困境,给亚太地区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接下来,就看她能否看清现实,及时调整外交策略。但从目前的种种操作来看,这位野心勃勃的女首相,恐怕很难停下自己的激进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