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福建舰部署反鱼雷鱼雷创造历史,中国军工20多年走出逆袭之路

大伙儿都盯着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和舰载机,但一个藏在舰体两侧的“小玩意儿”,最近却引发了军迷圈不小的震动,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

大伙儿都盯着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和舰载机,但一个藏在舰体两侧的“小玩意儿”,最近却引发了军迷圈不小的震动,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反鱼雷鱼雷(ATT)。

这可不是普通的升级,等于是给航母配了一位专在水下“点杀”来袭鱼雷的“贴身保镖”。回头看看这条路,中国从埋头研究的“学徒”,到能把这顶尖技术装上最先进的航母,走了二十多年。

这条路,中国走得扎扎实实,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步走”:

第一步: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埋头搞理论。

那时候,咱们的研究所,比如中船重工七一〇所,里面的科研人员就已经在默默啃硬骨头了。他们发表了海量关于如何发现鱼雷、如何规划拦截路线、如何制导的论文。说白了,这个阶段就是在解构这道世界级难题,并在电脑里完成了无数次模拟拦截。

第二步:2014年珠海航展小心亮个相。

咱们第一次公开相关装备,是“鱼-8”火箭助飞反鱼雷系统。它像个“远程快递”,把战斗部快速送到远距离引爆,主要靠的是爆炸冲击波,还不够“智能”。但这一小步很重要,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开始玩硬杀伤反鱼雷了。

第三步:2016年非洲防务展自信秀肌肉。

这才是真正的“王炸”时刻!中国军工企业在展会上直接亮出了CS/ARI型反鱼雷鱼雷系统。模型往那一放,系统构成写得明明白白:“鱼雷报警声纳+发射控制系统+反鱼雷鱼雷”。

这意味着,咱们不仅造出来了,还做成了一套成熟商品,甚至可以对外出口了!从这时起,再也没人怀疑中国掌握ATT的能力。

那么, 反鱼雷鱼雷到底牛在哪?

它可不是一颗简单的深水炸弹。要想在茫茫大海里拦住一根高速穿梭的“水下毒针”,它得具备几下子绝活:

“灵活的胖子”:它得能在水下做出比来袭鱼雷更猛的急转和机动,不然追不上。

“火眼金睛”:它的声学导引头必须足够智能,能在各种噪音和假目标中,一眼认出哪个才是真正的鱼雷。这里面用的数字处理和AI算法,是核心机密。

“秒级反应”:从声纳发现目标,到它发射入水、锁定目标,整个过程必须以秒计算。现代鱼雷速度太快,犹豫一下,舰艇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ATT不是单打独斗。它和舰上先进的拖曳式声纳以及作战指挥系统紧紧绑在一起,形成了一套从 “发现-决策-拦截” 全自动的生死防线。

反鱼雷鱼雷在海军体系里怎么用?“软硬兼施,层层拦截”。

航母的防御是立体式的,对付鱼雷也不例外,讲究一个“软硬兼施,层层拦截”:

第一招:骗(软杀伤)。先放声学诱饵和干扰器,相当于在水下放个“替身”或制造一片“噪音迷雾”,骗鱼雷去打假目标。

第二招:杀(硬杀伤)。如果骗不过,ATT就出场了。这就是那位“水下狙击手”,直接冲过去,在安全距离外精准点杀,物理消灭威胁。福建舰这次的核心升级,就是把这第二招,从过去的“霰弹枪”(火箭深弹)换成了“狙击步枪”(ATT)。

第三招:堵(终极防御)。万一鱼雷都冲到眼前了,那就只能用反鱼雷深弹在舰体周围炸出一道“墙”,做最后一搏。

反鱼雷鱼雷装上福建舰,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实战化的选择。 面对美军MK48Mod8这种又快又聪明的新一代鱼雷,老式的火箭深弹就像用霰弹枪打导弹,概率太低。福建舰的选择,说明中国海军一切向实战看齐,追求的是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也能生存。

其次,这是技术自信的体现。 敢于在国之重器上使用最新、最复杂的技术,证明咱们的ATT已经足够可靠、成熟。

最后,这是体系进化的缩影。 从辽宁舰、山东舰的“解决有无”,到福建舰的“追求优劣”,这艘航母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们,中国海军正在建成一支技术顶尖、体系完备的现代化蓝水海军。

展望未来: 反鱼雷鱼雷技术还会继续进化,比如跑得更快、变得更聪明、联合作战(多艘舰艇共享信息,协同拦截)。福建舰的这一次低调升级,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构筑坚不可摧水下防线的又一个坚实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