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大陆侦办沈伯洋后,赖清德急了,赶紧喊话郑丽文和国民党,不简单

重庆警方10月28日正式对“黑熊学院”创办人沈伯洋以涉嫌分裂国家罪立案侦查,消息傍晚传回岛内,绿营罕见在同日连续召开两场

重庆警方10月28日正式对“黑熊学院”创办人沈伯洋以涉嫌分裂国家罪立案侦查,消息傍晚传回岛内,绿营罕见在同日连续召开两场回应记者会,戴玮姗先批“大陆无司法权”,陆委会主委邱垂正紧接着补上一句“已洽请友国注意中方长臂管辖”,节奏之急,让台北记者室一度出现抢麦碰撞的小插曲;更耐人寻味的是,赖清德在党内群组亲自下达“三句话”定调:一、把沈伯洋定位为“学术倡议者”,二、把事件性质定性为“大陆对台施压”,三、要求“蓝营勿唱衰士气”,并点名郑丽文“应和台湾人民站在一起”——整套话术把刑事程序说成“政治台风”,试图把在野阵营也拉进同一把伞下。

岛内法界人士指出,大陆2024年颁布的《惩治“台独”顽固分子意见》首次写明可对境外被告缺席审判,且把“发起分裂组织”“制定分裂纲领”列为第一类重罪;沈伯洋去年被国台办列入清单后,仍持续在社群平台贴出“抗敌手册”下载链接,并赴日本、加拿大国会作证“中共认知战威胁”,这些公开记录均可被视作“继续实施分裂行为”的证据,从而触发刑事立案门槛。台北大学刑事法教授林超骏认为,北京选在光复纪念日后立即启动侦查,一方面借历史叙事强化“台湾归属”的法理声量,另一方面用司法实证展现“法律存在域外效力”,对后续名单上的十余人形成心理震慑,“通缉令不一定立刻要抓人,但机票、签证、海外资产先被卡住,已是现实麻烦”。

绿营内部对“升温或降温”出现微妙差异。安全系统出身的邱垂正主张“高调反制”,称已盘点与大陆有引渡条款的国家,提醒公职人员“慎防出境被扣”;但外交体系仅低调回应“注意到报道”,并未同步发布旅行警示,被解读为预留回旋空间。

一位不具名的民进党立委向《联合报》坦承,赖清德需要“外部危机”巩固基本盘,但若过度渲染“长臂管辖”,又可能把中间选民推向国民党,“尤其郑丽文刚当选党主席,主打‘对话代替对抗’,我们把她逼成盾牌,反而帮她凝聚蓝营”。

国民党方面选择冷处理。郑丽文28日晚只透过党部发一句“司法问题应回归司法,政治口水无助解决”,次日赴桃园参加产业论坛,把焦点放在“重启两岸观光、增加农渔出口”;党内人士私下表示,赖想复制“芒果干”效应,但今年经济议题压倒安全议题,“我们跟着喊抗中,就中了他‘蓝绿一起背锅’的计”。而民众党立委张启楷则在社媒发文,要求民进党公开“黑熊学院”接受官方补助的明细,“如果拿的是台湾纳税钱,却被对岸当成制裁证据,政府至少该给社会一个账目交代”。

大陆官方媒体29日同步释放“沈案只是起点”的信号。央视午间新闻引用“权威机关”说法称,公安机关“已锁定多条金流通道,后续将视情追究境外资助方共犯责任”;环球时报社评更点名“黑熊”“青鸟”等七家组织,提醒其成员“主动说明情况可争取从宽”。两岸司法互助研究会的李岳律师指出,北京这波操作把“台独”行为拆成“个人—组织—金主”三层打击面,先以沈伯洋试刀,再向资助链延伸,“未来若在美国、日本出现资产冻结或引渡听证,都不会令人意外”。

台北街头气氛目前尚属平静。东吴大学一份即时民调显示,48%受访者认为“大陆立案对台湾安全无立即影响”,但62%担心“赴港澳转机可能遭盘查”;一名准备参加上海烘焙展的高雄业者告诉记者,他已收到代理律师建议“暂缓前往”,因为“黑名单一旦变通缉令,入境风险难估”。岛内旅游业则忧心,若两岸敌意螺旋持续,明年春节自由行恐再陷冰点,观光产值损失可能超过百亿新台币。

整体来看,沈伯洋案把“台独”议题从外交口仗拉进刑事程序,北京用一张立案通知书,既测试了岛内政党反应,也验证了《惩治意见》的域外适用空间;赖清德政府若想借“抗中牌”转移施政压力,必须同时承担经济与安全双重成本,而蓝白阵营则选择淡化对抗、抢攻民生议题,让“团结护台”的号召出现裂缝。下一步,大陆是否公布更多证据、发出通缉,以及台北是否出台反制条款,将决定这场“法律战”是停留在舆论层面,还是演变成实质的出入境与金流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