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周兆成:难忘恩师曹耘山的托举,教我做好律师

于我而言,生命中最滚烫的红色信仰、最坚定的职业初心,皆源自恩师曹耘山的言传身教与深情托举。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长者,是革命

于我而言,生命中最滚烫的红色信仰、最坚定的职业初心,皆源自恩师曹耘山的言传身教与深情托举。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长者,是革命先烈毛泽民的外孙、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侄孙,母亲是毛泽民之女毛远志,作为毛家第三代中唯一一位上过战场的人,他更是用一生践行信仰、以温情滋养后辈、用箴言点亮前路的人生导师。

曹耘山先生的人生轨迹,始终镌刻着红色家风的烙印与家国担当的底色。1968年,风华正茂的他应征入伍,主动要求到野战军步兵连锤炼,从战士逐步成长为班、排、连、营、团各级军官,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军营沃土。1979年,初为人夫、即将为人父的他,奉命指挥步兵营奔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面对生死未卜的战场,支撑他义无反顾前行的,是“不能给光荣家庭抹黑”的坚定信念。战后,他所率部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亦获三等功,战场亲历让他更深刻体悟到先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也许下了寻访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毕生心愿。

脱下军装后,曹耘山接过母亲毛远志的接力棒,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革命先辈的史料搜集与红色文化传承中。母亲离休后曾耗时数年,足迹遍布韶山、长沙、安源等地,手抄近30个文件袋的毛泽民相关史料,这份执着与深情被先生完整传承。为还原先辈革命历程,他自掏腰包辗转祖国万水千山,甚至远赴俄罗斯档案馆伏案抄录资料,在地下室熬夜整理,前后将毛泽民的革命之路走了不下3遍。多年深耕终成硕果,他撰写了《寻踪毛泽民》《革命与爱:共产国际档案最新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两部著作,拍摄4集文献纪录片《毛泽民》,用翔实史料与生动叙事,让先烈精神穿越时空。如今,他担任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还常以《从共产国际档案探寻毛泽民烈士的初心和足迹》为题讲授党课,将红色基因播撒在更多人心中。他始终铭记毛主席“做任何事情,不要打父辈的旗号,要靠组织、靠群众、靠自己”的家训,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用一生践行着“不搞特殊化”的家风传承。

与恩师相处的点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字字句句、一言一行都浸透着如父般的关爱。他曾放下身段,亲自去我老家看望我的父母,粗茶淡饭间,没有客套的寒暄,只有推心置腹的叮咛,杯盏流转间流淌的,是不加修饰的亲近与疼惜。由于我常年奔波于各地办案,常常在疲惫不堪时,会收到恩师的信息:“兆成,在哪儿?天冷了吧?注意身体!”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牵挂,却总能像一束暖光,驱散奔波的风霜,让我心底涌起了久久不散的暖流。

更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恩师的“知遇之恩”与无私托举。他总能在平凡中看见不凡,敏锐捕捉到年轻人身上潜藏的闪光点——即便那些光芒,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他从不是站在高处指点迷津,而是躬身入局,用自己的经验与资源为我搭建更高的平台,扫清前行路上的荆棘,更用一生践行的信仰,为我指明方向。

记得2019年,我办理湖南操场埋尸案期间,案情错综复杂,舆论压力如山大,我常常在深夜陷入焦灼与迷茫。就在这时,恩师竟特意二次赶到湖南来探望我,当着很多人的面,骄傲地拍着我的肩膀介绍:“这是我学生周兆成。”那份公开的认可、坚定的支持,如强心剂般注入我心底,让我瞬间拥有了攻克难关的勇气与底气。我深知,这份托举背后,是恩师对后辈的期许,更是对“坚守正义”的无声践行。

恩师的关爱,从来都是理解与包容的模样。还记得他曾满心期许地邀约我一同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纪念活动,那是承载着先辈热血与家国记忆的盛会,我满心向往,却因恰逢开庭无法同行。当我带着愧疚告知恩师时,他没有丝毫责备,只是温和地拍了拍我的手说:“那咱再找机会。”眼底是全然的理解,语气里满是宽厚。每年清明节,恩师更会叫上我一同回韶山祭奠毛主席,韶峰巍巍、松柏苍翠的广场上,他会带着我向铜像深深鞠躬,静静瞻仰间,轻声诉说着伟人的丰功伟绩与家国担当。这份春风化雨的包容与言传身教的引领,恰如黑暗中的微光,让我明白,真正的师者,不仅是引路人,更是最坚实的后盾,用一言一行教会我铭记历史、心怀家国。

恩师给予我的,远不止生活的关爱与事业的扶持,更有精神的洗礼与初心的浇灌。他常对我念叨:“兆成,要不忘初心,做个好律师。”这句朴实无华的叮嘱,他没有反复说教,却在一次次言传身教中,让我读懂了其中的千钧重量。他会不经意间给我讲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讲毛家三兄弟为民族解放并肩作战、壮烈牺牲的壮举,那些红色往事,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恩师亲身践行与毕生追寻的信仰。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初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坚守,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褪色的赤诚。

2024年8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一周年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东方曙光专项基金成立仪式在京举行,恩师特意安排秘书邀请我出席这场汇聚红色力量的盛会。当我踏入会场,满堂都是与革命先辈血脉相连的身影:“延安五老”吴玉章的孙女吴本立、谢觉哉的之子谢飘、董必武的之女董良翚、林伯渠的外孙齐放、徐特立的后代徐凯,还有开国少将张汝光之子张力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赵世炎的孙子赵新炎等诸多长辈。恩师拉着我的手,逐一为我引荐,逢人便骄傲地说:“这是我学生周兆成。”

看着恩师与诸位先辈后代围坐一堂,畅谈红色文化的传承之道,我忽然读懂了恩师的良苦用心。他不仅是在为我搭建人脉平台,更是在将我推向红色传承的浪潮中,让我亲身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那些先辈们,或以笔为剑唤醒民众,或以热血捍卫家国,用生命铸就了新中国的根基;而恩师这样的革命后代,接过红色接力棒,让先辈的理想与使命在新时代延续。

恩师曹耘山对我的无私付出,是慧眼识珠的敏锐,能于平凡中发现不凡;是搭建平台的魄力,愿倾尽所有成就后辈;是塑造品格的坚守,以自身风范滋养价值观;是无私托举的胸怀,甘为人梯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关爱,是知识、机会、品格与信任的传递,更是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薪火不息的最美诠释。

恩师曹耘山用一生诠释着“红色后代”的担当,用一言一行践行着“师者”的使命——他是战场上身先士卒的勇士,是史料中追寻真理的学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使者,更是滋养后辈成长的良师。感恩生命中能遇见这样一位恩师,他给我的不仅是慈父般的关爱、成长路上的机遇,更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与刻在心底的初心使命。如今,“不忘初心,做个好律师”这句叮嘱,早已成为我执业路上的精神灯塔。

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我必将带着这份厚重的师恩与红色记忆,在捍卫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征程中勇毅前行,让先辈们的信仰之光、恩师的教诲之情,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与师者美德代代相传、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