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这六个字并不陌生,你可能听家里长辈、办公室同事讲过,或在体检报告上见过。很多人平常腰痛就是因为它,总觉得不是什么大病,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正是腰椎发出的预警信号。
腰椎间盘突出,说白了就是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受了伤,外层纤维环破裂,里面的髓核被挤了出来,压迫到周围神经。别小看它,轻则让你腰酸背痛、肢体麻木,重则可能导致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国 20-59 岁劳动年龄人群发病率高达 18.7%,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 30%。其中办公室白领、长途司机、伏案学习者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出 2-3 倍,成为职业相关伤病重灾区。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腰椎不堪重负?这 3 个常见诱因,几乎 90% 的人都在踩坑。
常见诱因一:久坐久坐堪称腰椎的慢性毒药。长时间坐着,腰椎承受的压力是站立时的 1.5 倍以上,椎间盘里的水分和营养无法正常循环,就像一块被长期挤压的海绵,慢慢失去弹性、变得脆弱。而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会长期处于紧张牵拉状态,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逐渐出现劳损、无菌性炎症等软组织损伤,进一步削弱腰椎的保护屏障。
常见诱因二:核心肌群薄弱核心肌群就像腰椎的天然铠甲,包括腹部、背部、臀部的肌肉,它们共同支撑着腰部,分担椎间盘的压力。可现在很多人缺乏运动,核心肌肉力量比较弱,所有压力都集中在椎间盘上,就像没有支架的墙壁,很容易会坍塌。
常见诱因三:不良姿势这比前面说到的久坐更伤腰。窝在沙发里刷剧、躺在床上看手机、办公时弯腰驼背…… 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却让腰椎处于扭曲状态,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局部压力会明显升高。与此同时,腰部的软组织也会因此出现损伤,直接降低对腰椎的保护能力。

除了以上三大诱因,年龄增长和肥胖,也会加速腰椎病变。年龄增长不可避免,随着年纪变大,椎间盘的水分会减少、弹性变差;而肥胖则会给腰椎带来持续的额外负担,体重每增加 1 公斤,腰椎的压力就会成倍增长,椎间盘也会加速磨损退变。

先别慌!知道了问题所在,我们就能针对性应对,给腰椎穿上防护衣。
1、对抗久坐,关键在“动”。每坐 30-45 分钟,一定要起身活动 5 分钟,去接杯水、绕办公室走一圈,或者简单伸个懒腰,让腰椎从压迫中解放出来,也能放松一下紧张的软组织。坐姿也很重要,用个腰靠垫在腰部,让腰背自然贴合,双脚平放地面,膝盖和臀部保持同一高度,电脑屏幕调至视线平齐,这样腰椎才能放松工作。
2、强化核心肌群,打造 “天然护腰”。
平板支撑是绝佳选择,俯卧在地面,用肘部和脚尖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坚持 30 秒到 1 分钟,能锻炼整个核心;
臀桥也很有效,仰卧,双腿弯曲,臀部向上顶起,增强臀部和下背部力量;
鸟狗式能提升身体稳定性,四肢交替抬起,保持平衡,让核心肌群更协调。
注意!如果已经有腰痛症状或确诊腰突,一定要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训练,别盲目跟风,以免加重病情。
3、纠正不良姿势,从细节入手。搬重物时,千万别直接弯腰,要蹲下身子,保持腰背挺直,靠腿部力量站起来;转身时,记得脚跟着一起转,别让腰部单独承受扭转的力量。
若已出现明显腰痛,甚至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辅助缓解。比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减轻炎症疼痛,营养神经药可改善神经压迫不适。而外用中药贴膏,直接通过皮肤渗透起效,副作用小,则更为常用一些。如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它采用石氏伤科的经典敷药配方,有紫荆皮、黄荆子、大黄、丹参、川芎、当归、白芷、天南星等22种中药成分,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可以针对性缓解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消除炎症,还能促进局部的微循环,加速受损的软组织修复。且巴布膏的材质肤感温和、使用方便,日常贴敷也不影响工作生活。
但药物终究不能替代姿势调整和肌肉锻炼,切勿自行长期用药。若症状持续超过 1-2 周未缓解,或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复诊,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腰椎就像我们身体的顶梁柱,需要细心呵护。别等到疼痛难忍才想起重视,从现在开始,改掉久坐、不良姿势的习惯,坚持锻炼核心肌群,让腰椎远离突出的困扰,才能挺直腰杆,轻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