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总是鼻塞不通气?这个检查一定要了解!

“鼻子又堵了”“晚上只能张嘴呼吸”“单侧鼻塞总不好”…… 生活中,不少人被反复鼻塞困扰,有人以为是 “小感冒” 硬扛,有

“鼻子又堵了”“晚上只能张嘴呼吸”“单侧鼻塞总不好”…… 生活中,不少人被反复鼻塞困扰,有人以为是 “小感冒” 硬扛,有人长期依赖滴鼻剂缓解,却忽略了鼻塞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问题。事实上,偶尔鼻塞或许是受凉引起,但如果鼻塞持续超过 2 周,或伴随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就需要警惕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甚至鼻腔肿瘤等疾病 —— 而想要精准找到 “堵点”,鼻内镜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检查。

可能有人会问:“鼻塞为什么一定要做鼻内镜?普通的鼻镜检查不行吗?” 这就需要先了解鼻内镜检查的独特优势。传统鼻镜检查只能观察鼻腔前部,像鼻腔深处的鼻窦开口、鼻咽部等位置根本 “看不见”,很容易遗漏病变;而鼻内镜是一种带有光源和高清摄像头的细长软管,直径仅几毫米,能轻松深入鼻腔各个角落,将鼻腔内部的情况实时传输到显示屏上,哪怕是微小的黏膜充血、隐蔽的鼻息肉,都能被清晰捕捉。这种 “可视化” 检查不仅能让医生直观判断鼻塞原因,还能避免盲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优先做鼻内镜检查呢?除了持续 2 周以上的鼻塞,以下几类人群尤其要注意:一是长期鼻塞伴随 “特殊症状” 的人,比如鼻涕中带血、单侧鼻塞固定不变、嗅觉突然下降,或是出现耳鸣、耳闷等情况,这些可能是鼻腔或鼻咽部病变的信号;二是长期依赖 “滴鼻剂” 的人,很多人鼻塞时会频繁使用血管收缩类滴鼻剂,却不知长期使用会导致鼻腔黏膜萎缩,加重鼻塞,此时通过鼻内镜检查,能及时发现黏膜损伤程度;三是儿童反复鼻塞的情况,儿童鼻塞常被误认为 “腺样体肥大”,但也可能是鼻窦炎、鼻腔异物等问题,鼻内镜检查能更安全地明确病因,避免过度治疗。

对于没做过鼻内镜检查的人来说,难免会担心 “检查会不会很疼”“过程复杂吗”。其实,鼻内镜检查属于微创检查,全程仅需 5-10 分钟,过程也十分简单:检查前,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或局部麻醉剂湿润鼻腔,减少不适感;随后,将细长的鼻内镜缓慢伸入鼻腔,通过显示屏观察鼻腔黏膜、鼻中隔、鼻窦开口等部位的情况;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可能会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整个过程基本不会有明显疼痛,最多只是鼻腔有轻微的酸胀感或异物感,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耐受。

需要提醒的是,鼻内镜检查虽然安全,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尤其是麻醉剂过敏)和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如果鼻腔有大量分泌物,建议提前清理,避免影响检查视野;检查后 1-2 天内,鼻腔可能会有少量分泌物或轻微出血,这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避免用力擤鼻子即可。

鼻塞看似是 “小问题”,但长期忽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慢性鼻炎加重、鼻窦炎反复发作,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功能。因此,当鼻塞反复出现、难以缓解时,别再盲目依赖滴鼻剂或硬扛,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检查找到 “堵点”,才能针对性治疗,让鼻子重新呼吸通畅。毕竟,只有呼吸顺畅了,生活才能更舒适、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