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主观”二字如何撬动整个市场?——跟着米塞斯拆解行动四要素

“主观”二字如何撬动整个市场?——跟着米塞斯拆解行动四要素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按照米塞斯的演绎,凡有意识地改变现状以达到

“主观”二字如何撬动整个市场?——跟着米塞斯拆解行动四要素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按照米塞斯的演绎,凡有意识地改变现状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动,必然包含四个逻辑环节:目的与手段、价值排序、不确定性、因果关系。每一个环节都嵌有行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目的本身便是“更值得追求”的内心评估,手段则须经“可达且可支配”的主观筛选;不确定性意味着行动者对结果的预期纯系个人心理概率,而因果关系也只是行动者自洽的“若A则B”想象链。

行动者之所以采取行动,是因为他相信所选手段能够改变现状。手段必须是行动者主观认为可达目的、且在客观上可支配的物件——这种物件就是财货。财货是主观评价的产物:若无主观评价,便无财货;某一物件是否成为财货,取决于行动者能否用它来满足自己的目的,并且该物件在物理与法律上确实可支配(例如,室外空气虽有用却不可支配,故不构成财货)。

在稀缺条件下,价值排序必然导致“经济化”行为:把有限手段分配给最迫切的目的。行动者对最不迫切目的所赋予的价值,即为边际效用;随着财货数量增加,边际单位的主观评价递减——这便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两人以上便出现交换。自愿交换必然使双方主观受益;每一次成交都形成一个交换比率(如1牛∶100鸡)。该比率由边际上最后一单位财货对双方的排序决定——双方在边际上给出相反评价,于是主观盈利同时出现。

在持续、自愿且无强制垄断的条件下,最畅销的那种财货会被市场逐渐选为普遍交换媒介,从而诞生货币。国家暴力可人为阻断这一过程,但货币的起源在逻辑上并非国家发明,而是市场演化的产物。

货币本身也是财货;其价格即一般价格结构(任何财货的价格 = 它与货币的交换比率,如:苹果 2 元/个),用来衡量货币购买力本身。每多一单位货币用于满足最次要目的,便构成货币的边际效用——同样纯主观。

有了以货币表示的价格,才能把异质财货或资本品换算为同一单位,比较成本与预期收入,进而通过盈亏指标判定哪条生产路径更节省——这就是经济计算。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资料市场,等于消灭了把大众主观偏好转译成资本结构的信号系统,从而使高级财货失去货币价格结构,因而在逻辑上无法以盈亏指标进行理性配置;计划者只能凭个人价值判断去“拍脑袋”配置,不再受消费者主观评价的盈亏约束——经济计算问题归根结底是主观价值无法集中加总的问题。

从目的设定、手段选择、价值排序、交换意愿,到货币共识与资本计算,每一个逻辑环节都绕不开行动者的主观价值观;奥派理论正是以这些主观心理操作为基石,演绎出整个市场过程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