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河北男子钓获71斤大花鲢,被鱼遛超1小时,钓鱼人的“吹牛素材”来了

钓上这条大鱼之后,他一整年的“吹牛素材”都不缺了!一直以来,钓鱼圈都有这样的魔性画面:钓到大鱼,必须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要

钓上这条大鱼之后,他一整年的“吹牛素材”都不缺了!

一直以来,钓鱼圈都有这样的魔性画面:钓到大鱼,必须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要么假装迷路,三过家门而不入;要么把大鱼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然后来个招摇过市。

为啥?在我看来,没钓到鱼的都想“悄咪咪”,好不容易钓到大鱼的都想当个“显眼包”。

河北的贾先生,最近就成了一个“显眼包”,不仅钓到了大鱼,而且还上了新闻,这下全国钓友都知道了。

11月12日,“荔枝新闻”发了一条消息:河北邢台一位男子在野坑里钓鱼,意外钓起一条重达71斤的大花鲢。

讲真的,看到鱼竿弯的弧度,我就知道这条鱼不简单。

果然,大鱼把男子遛了一个多小时,人直接累瘫掉,最后实在没办法,同伴拿了一根大树桩,把大鱼敲晕后才拖上岸。

在被大鱼遛的过程中,钓鱼男子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鱼力气太大,直接把水底的淤泥都给搅动起来了。

最后不得不使用非正常手段,才将它降服。

钓获大鱼的男子表示:没想到这个鱼有这样大,这几天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邀请十几个朋友来吃席,吃了2天才吃完。

从媒体发的图片可以看出,男子嘴角上扬,抱着大鱼狂喜,这表情还真的是“钓鱼佬”们高光时刻的真实写照。

如果要给钓鱼人颁一个奖的话,这个钓友估计会被评为“年度最佳钓手”吧。

说句心里话,要是你钓到这么一条大鱼,准备咋办?

是不是要像这位男子一样,大摆几天宴席呢?这可真是在朋友面前过足了瘾啊。

这段 “野坑钓获71斤花鲢” 的视频一传到网上,网友立马炸了锅,半天就有几万条评论。

一位江苏网友称:“这么大鱼,不跑一箱油对不起自己的钓鱼生涯。”

四川一位围观网友看后说道:“钓鱼人年度最佳吹牛素材,这个没得说,排第一。”看看大家给出的评价,确实更高了。

还有网友直呼:“71斤,乖乖啊,比邓刚那条只差2斤,这个牛绝对够吹一年。”

在我看来,吹一年实属少了,我感觉他可以拿这条鱼吹一辈子。

原因是啥?邓刚8月份在重庆钓获的那条73斤重的花鲢,虽说重了两斤,但遛鱼只花了2分钟,完全没这个刺激。要知道,现在是11月份,北方的气温早已经降到10度以下,在这种天气下,钓鱼男子能被大鱼遛1个多小时,可比2分钟要刺激得多。

并且,邓刚那属于专业的团队,人家单单是踩点可能就要好几天,普通钓友根本没法比。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河北钓友钓获的这条花鲢,更是难得,难度要远高于邓刚钓获的那条。

这么来看,说这条大鱼是“年度最佳吹牛素材”,确实一点也不夸张啊。

这就像 “职业运动员打比赛” 和 “业余爱好者打野球”,虽然都赢了,但含金量完全不一样。

为啥钓条大鱼能让全网激动?不是我们少见多怪,是 71 斤的花鲢,确实难得一见。

花鲢的体型,在四大家鱼里面可以排第二,比它大的青鱼,可以长到200斤以上,国内最大的青鱼纪录是228斤。

但花鲢的体重,超过100斤的就很罕见,70-80就基本上都属于天花板级别的了。咱就举个例子,钓王邓刚以垂钓鲢鳙出名,但他钓获最大的花鲢也只不过73斤而已。

为啥大型的花鲢很难遇呢?这就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它们的各种习性和特点了。

花鲢的生长并非匀速线性增长,而更像是一个“收益递减”的过程。在幼鱼期,花鲢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一年就能长好几斤重。当性成熟后(通常3-5龄,体重十几二十斤),其能量分配策略会发生转变。很大一部分能量需要分配给性腺发育和繁殖活动,而不再是单纯的体型增长。

而且,鱼龄越大,生长速度越慢。一条50斤的花鲢,每年可能只能增重几斤;而一条80斤的花鲢,年增重可能只有一斤甚至更少。要达到100斤以上,可能需要30年以上,这几乎已经是它们生命的极限了。

加上花鲢是滤食性鱼类,只吃浮游动植物,这种食物来源本身的能量就不高,不像那种吃螺蛳的青鱼,体型可以暴涨到200斤。

同时,花鲢等四大家鱼,产的是漂流性鱼卵,需要在流水中才能繁殖和孵化,这导致它们的数量本身就很稀少,因此自然水域中很难见到巨型花鲢。

河北男子钓的这条 71 斤花鲢,已经算 “鱼中长老”了,但还不是最大的。

目前有记录的最大花鲢,是美国一位叫马特的男子钓到的,足足有114 斤,这个纪录也只是在国内网站上有流传,并非吉尼斯纪录。但大家从下图也能感受出这条花鲢的体型,不仅长度要高于一个成年男子,而且宽度一点也不比一个成人的身体差。

国内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花鲢体重纪录,只有一些非正式传闻。

比如,网传2024年7月份,江苏太仓一位网友钓获一条重达112斤的花鲢,并附上了称重记录。从下图当中,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这条花鲢的体型。

野生花鲢长到10斤以上需要3-4年,长到50斤需要15年左右,71斤的话,保守估计得20年左右。在这二十年里,它首先要得有充足的食物,比如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多的水域,而且是常年不干涸的大型水面,例如大水库和大江大河,通常可以见到体型犹如小船一般的大花鲢。

得益于近年来的禁渔行动,各个地方尤其是长江水域中的花鲢体型不断膨胀。像四川的汉源湖、嘉陵江以及多地的长江支流当中,不时有网友拍到体型巨大的花鲢在水面游弋,这是生态好转的一个积极信号。

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想越来越多的“超级花鲢”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它们到底能长多大,我想这个纪录还是要后人来发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