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英语必考,按专业选考

才是救人才、保国运——彻底打破英语霸权,回归教育本质的全景论证
英语必考从不是“重视国际工具”,而是用“语言分数绑架所有升学路”,把王兴兴、屠呦呦这类偏科专才拦在科研门外,消解中国科技竞争的根基!我的核心主张绝非“降分”,而是直接将英语变为选考科目——只有外贸、翻译等明确需英语的专业才考,医学、理工、农学等90%的专业,一律不看英语成绩!这才是打破“按英语取士”、让中国科技领先的根本出路,也是对“学英语≠考英语”的终极践行!
一、全民英语必考的“四大畸形”:用语言分碾碎人才与核心竞争力
先算清最扎心的分数账:数学150分是独立主科,而语文150分+英语150分=300分,恰好与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的总分持平!可这三门理科(数理化生)才是芯片、航天、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结果却被两门语言课的总分完全对冲——等于逼着孩子把本该练公式、做实验的时间,全耗在背单词、抠语法上,这不是稀释科技根基,是什么?
更荒诞的是,这直接制造了“高等教育性别倒挂”的怪象:中国总人口男多女少,但2025年高校统计数据显示,普通本科女生占比53.2%,硕士女生占比51.8%,男生反倒成了“弱势群体”。根源就藏在科目天赋差异里:女孩天然对语言敏感,男生则更擅长数理逻辑,可高考规则偏要让“语言分”成“碾压项”——高中阶段,男生在语文+英语两门课的平均分,比女生低15分!这15分,足以让物理接近满分、能解电磁学压轴题的男生,被英语140分、物理刚及格的女生挤掉985理工科名额。某省高考数据更刺眼:物理满分考生中男生占78%,化学满分考生中男生占72%,但这些“理科尖子”里,有31%因为英语没达线,连211院校的理工科都进不去。

更讽刺的是,这种“语言筛选”筛出的“人才”根本撑不起科研——他们英语题刷得溜,语法填空、完形填空信手拈来,却连最简单的英语日常交流都磕巴;更别说汉文写的《量子力学》教材都看不懂,“牛顿第二定律”的中文解释都捋不清,你还指望他们啃英文文献、用英语发论文?不过是拿着翻译软件逐字乱翻,最后还是一头雾水,纯属空耗资源!
最无效的是“降分无用论”:很多人说“把英语降到100分就行”,这是自欺欺人!只要英语还是必考,哪怕分值降到50分,学校照样逼孩子刷题——一分压万人,为了这50分,孩子还是要背单词、练语法,时间照样从数理化上抽走!江苏以前试过降分,结果命题难度暴涨,超纲词汇占15%,孩子负担没减反增——这说明“降分”改不了应试本质,只有“取消必考、按专业选考”,才能彻底让英语回归工具。
二、英语该像音体美:学口语认单词,不做题不必考,专业路自己选
英语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照搬音体美的“基础普及+专业进阶”模式——我们小时候学音乐,老师不教乐理,就教唱几首歌,农村孩子哪怕老师只会教流行曲,也能唱得开心、用音乐解闷;学美术,老师在黑板画个简笔图,我们照着抄,不用练透视、调色,会画个太阳、小树就行;学体育,跑跑步、打打球,不用人人练田径、考体操——没人逼我们考“音乐十级”“美术证书”,但所有人都懂点音体美,这是“基础普及”;真要走专业路,去考艺校、上体校练技巧,那是“自愿深耕”,从不搞“一刀切”。
英语也必须这么干:小学到初中,英语课只教最简单的口语和单词,比如“Hello,how are you?”“This is a test tube(试管)”“How to say 细胞(cell)”,就像学唱歌一样教孩子开口说,像学画画一样教孩子认单词,绝不碰语法填空、完形填空这些应试内容!老师不用讲“定语从句”,不用让孩子背超纲单词,就练日常交流、简单阅读——能听懂英文指令、能说几句口语,这就够了,完全回归“工具本质”。
真要走英语相关路的人,再去“进阶”——就像音乐生考艺校、体育生考体校,想当翻译就考托福雅思,想做外贸就考四六级,这些考试是“专业门槛”,不是“全民任务”。你不学外贸翻译,英语考0分也不影响你当医生、搞科研;你想搞国际科研,自己主动学学术英语,没人拦着——这才是“学用匹配”,不是“全民陪跑”!只有这样,学校才会放弃“刷题教学”,孩子才会把时间花在数理化上,不用再为“完形填空”熬夜——这不是“不重视英语”,是“不绑架英语”!
三、越南经验+专业选考:精准匹配需求,不浪费一个人才
越南的“按科录取”模式,就是最好的参照:语文、数学作为基础必考,再根据专业选两门核心课——想学临床医学?考语文+数学+化学+生物,英语成绩根本不看;想搞机械工程?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好坏无关紧要。这种模式下,一个物理满分、英语刚及格的“王兴兴”,能凭数理成绩稳稳进理工科;一个生物拔尖、英语偏弱的“屠呦呦”,能毫无阻碍地研究中医药——这才是选“中国需要的科研人才”,不是选“会刷英语题的做题家”!
我们的具体改革路径,必须精准到“专业要啥,就考啥”:
1. 必考科目极简:只保基础,不搞霸权
高考必考科目仅保留语文+数学——语文是母语根基,数学是理科工具,这两门是所有人的基础,必须考;其他科目全按专业需求选考,彻底打破“语数外+综合”的固定模式,终结“语文+英语300分对冲理化生300分”的畸形。
2. 选考科目精准:专业对口,英语按需考
- 医学/生物制药/农学:选考化学+生物(英语不考,不管英语成绩,专注生物化学能力)
- 理工/航天/芯片:选考物理+化学(英语不考,全力释放数理天赋)
- 外贸/翻译/国际教育:选考英语+政治(英语作为核心科目,重点考口语、商务应用,不考死记硬背)
- 文史/哲学:选考历史+地理(英语可选考,不强制,聚焦人文素养)
高校按“语文+数学+两门选考”的总分录取,英语成绩只对明确需要的专业有效,其他专业看都不看——这样,“王兴兴”的物理满分能直接变现,“屠呦呦”的生物天赋能完全释放,不会再因英语差几分错失科研路!

3. 英语教学转型:像教唱歌一样教实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彻底砍掉应试内容:
- 小学:通过英文儿歌、动画、情景对话教口语,会说100句日常对话、认500个基础单词就行;
- 初中:结合专业启蒙教单词,给理科班教“实验器材”“公式定理”的英文表达,给文科班教“文化景点”“历史事件”的英文说法,不搞统一考试,只做能力达标;
- 高中:英语变为选修课,想走外贸翻译、国际科研的学生选学“专业英语”,其他人可以不学——让英语从“必修课”彻底变成“兴趣/专业课”。
四、结语:选考英语,是救人才更是保国运
我们从不是要“取消英语学习”,而是要“取消英语必考”——让英语像音体美一样,想学的人深耕,不想学的人不被拖累;让选拔像越南一样,专业要啥考啥,不被英语绑架。
当医生不用考英语,就能选出更多懂解剖、会救人的好医生;当科学家不用考英语,就能留住更多懂数理、能攻坚的“王兴兴”;当英语只教口语单词,孩子就能把时间花在数理化上——中国科技要领先,靠的不是“英语满分的做题家”,是“专业过硬的实干者”!
直接把英语变为选考,按专业需求定考不考——这才是回归教育本质,这才是打破人才浪费、保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