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是他X的有结节”!医院CT报告单现不文明用语,医生致歉称眼花

事件始末2025年9月21日,辽宁新民市一名患者收到一份离奇CT报告单。在“检查所见”一栏中,竟出现“胸腺区可见是他×的

事件始末2025年9月21日,辽宁新民市一名患者收到一份离奇CT报告单。在“检查所见”一栏中,竟出现“胸腺区可见是他×的有及小结节样影”的不文明表述。患者视频曝光后,迅速引发全网热议,网友激烈争论是“打字笔误”还是“故意泄愤”。次日,涉事医生公开致歉称,自己年过60岁,因老花眼导致操作失误,并承诺立即修改报告。目前院方已与患者和解,视频被撤下。

医院与监管部门的应对

医院回应迟缓:事发后,新民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将问题推至院办和党办,但两部门未直面回应记者追问,仅称“已和解”。

卫健局介入调查:新民市卫健局表态“已关注此事,相关领导正调查处理”,但未公布具体追责措施。

争议焦点:报告单的生成流程涉及医生口述、录入员转录、审核三重环节,一处低俗用语竟能“闯关”成功,暴露流程监管形同虚设。

医疗文书失范的深层危机

职业素养滑坡涉事医生以“眼花”为辩解,但医疗文书需专业术语严谨表述,非个人表达场域。若医生态度消极,易将情绪代入工作,加剧医患对立。

审核机制漏洞报告单需医生与审核人双签字,不文明用语能通过审核,反映医院质控体系失效。类似疏漏在2023年成都某医院纠纷中亦曾出现(患者质疑CT收费合理性),暴露部分机构对文书管理敷衍应付。

医患信任的二次伤害患者视频自保行为,反映公众对医疗系统的普遍质疑。事件标签“医院报告骂人”引发共鸣,折射医患互信脆弱性。

行业反思:如何重建医疗权威?

技术防错:推广AI辅助审核系统,实时筛查敏感词与不规范表述。

人文关怀:医院需关注高负荷医护的心理状态,避免因职业倦怠引发失误。

监督透明化:建议卫健部门建立医疗文书抽查机制,违规案例公开通报,倒逼责任落实。

结语一句荒诞的“脏话报告”,撕开了医疗文书管理溃口。60岁医生的老花眼可矫正,但医疗系统的“职业近视”若不根治,医患信任的裂痕将难以弥合。唯有将技术、制度与人文三环扣紧,方能让每一份报告单承载专业尊严而非低级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