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厦门民企第②把交椅:年入308亿!背后站着一位龙岩“资本猎手”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厦门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它不像深圳那样急促,也不像杭州那样充满互联网光环,但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厦门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

它不像深圳那样急促,也不像杭州那样充满互联网光环,但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海港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禀赋,成为了民营经济蓬勃生长的热土。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厦门拥有面朝台湾海峡的天然良港,背靠闽南金三角的产业腹地,加上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多重政策叠加,让它成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黄金节点”。

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敢闯敢拼的民营企业。它们或许不像阿里、腾讯那样家喻户晓,却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成为了支撑中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而最近,一匹“黑马”的横空出世,让整个厦门乃至福建的民企格局为之一震——一家成立不到四年的企业,竟然一举拿下厦门民营企业“第二把交椅”的宝座,年营收高达308亿元。

这家企业就是厦门瑾铖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更让人惊讶的是,穿透层层股权关系,站在它背后的,是一位来自福建龙岩、在资本市场上蛰伏二十余年的“猎手”——姚雄杰。

No.01破土而出的一匹“黑马”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这份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成绩单”的榜单,每年都会迎来一些新面孔。

但今年,有一张崭新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厦门瑾铖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它以308.32亿元的营收,首次冲榜便高居全国第437位。

不仅在福建省内排名第16,更是在经济特区厦门拿下了亚军宝座,成为仅次于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的厦门民企第②把交椅。

如果只看这些数字,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又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但当你了解它的成长轨迹,就会意识到这几乎是个“商业奇迹”:

从2021年10月20日注册成立,到2025年跻身中国民企顶级阵营,瑾铖金属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在传统认知里,要做大一个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但瑾铖金属用它的“厦门速度”,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那么,这家看似“横空出世”的企业,到底什么来头?

表面上看,瑾铖金属是一家年轻的初创公司。但它的前身——厦门华闽盛屯物产有限公司,以及其名称中消失却又无处不在的“盛屯”烙印,揭示了其深厚的家世背景。

它是姚雄杰旗下上市公司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11.SH) 体系内培育出的新一代供应链巨头。

瑾铖金属的诞生,并非从零开始的创业,而是“盛屯系”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拆分与价值重塑。说得通俗点,这就好比一个大家族,大儿子(盛屯矿业)已经在矿业领域打下了坚实基业。

如今,家族决定分出一部分精锐力量,成立一个更灵活、更专注的新业务板块(瑾铖金属),让它用全新的打法去开拓市场。

这种“分家不分心”的模式,让瑾铖金属从诞生之日起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完全继承了盛屯矿业数十年来在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领域积累的深厚家底:

遍布全球的矿产资源渠道、稳定优质的终端客户网络、以及历经周期考验的风控体系。308亿的营收奇迹,本质上是对“盛屯系”原有贸易流量的一次精细化、平台化、增值化的运营成果。

它是将传统贸易升级为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典范,是姚雄杰产业思维从“掌控资源”到“优化流通”的一次关键升维。

No.02龙岩“猎手”姚雄杰的资本与实业双轨术

要彻底读懂瑾铖金属,就必须读懂其灵魂人物——姚雄杰。

1972年出生的姚雄杰,是个地道的龙岩人。 福建龙岩,这片闽西红土地,近年来因孕育了王兴(美团)、张一鸣(字节跳动)而被誉为“互联网龙岩帮”的摇篮。

与同乡们征战互联网世界不同,姚雄杰选择了一条更“硬核”、更传统的赛道——矿业。但他玩矿的方式,却充满了现代资本思维的智慧与锐利。

姚雄杰的商业生涯始于1993年的深圳,当时他创办了深圳雄震投资公司(后更名为盛屯集团)。请注意公司名称中的“投资”二字,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与资本市场的不解之缘。

1998年,中国资本市场见证了一位年轻闽商的魄力。时年26岁的姚雄杰,通过雄震投资,成功受让了中国宝安集团持有的龙舟股份(600711.SH)39.76%的股权,一跃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年仅26岁,便掌控一家上市公司,此举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 这不仅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更重要的是,为他日后庞大的商业帝国提供了一个无比珍贵的资本平台。

入主龙舟股份之初,公司业务分散,缺乏核心主业。真正的战略转折发生在2007年,姚雄杰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改变公司命运的决定:全面转型矿产领域。

随即,他将“龙舟股份”更名为如今声名赫赫的“盛屯矿业”。自此,姚雄杰开启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全球“矿业狩猎”。

通过盛屯矿业这个平台,他挥舞资本长鞭,先后完成了超过20起并购,将触角伸向海外,将锌、钴、镍、铜等多项优质矿产资源收入囊中。

每一次并购,都体现了他对行业周期底的精准判断和非凡的资本整合能力。如果说盛屯矿业是姚雄杰的“传统基石”,那么2016年的又一次妙手,则展现了他捕捉时代风口的超凡眼光。

随着全球能源革命浪潮袭来,锂作为“白色石油”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战略资源。

姚雄杰再次施展其“资本猎手”的本色,通过“受让股权+参与定增”的组合策略,成功拿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威华股份(002240.SZ) 的控股权。

2019年,他将旗下核心锂业资产——盛屯锂业注入威华股份,并将其更名为“盛新锂能”。这一操作,标志着姚雄杰正式全面切入新能源赛道,完成了从传统有色金属向新能源材料的华丽转身。

至此,“盛屯系”形成了以盛屯矿业(多金属)、盛新锂能(锂电材料)为核心的双上市公司驱动格局,市值一度合计超千亿元。

企业家真正的价值,在顺境中扩张,更在逆境中彰显。2021年,姚雄杰以18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百富榜》第380名,迎来高光时刻。

然而,行业周期从不留情。2023年,锂价暴跌,盛新锂能净利润骤降87.38%。但“盛屯系”的韧性正在于此。

就在盛新锂能遭遇寒流时,盛屯矿业却因多元金属布局和有效的经营,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增长超5倍的逆势大涨。

这一“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恰恰验证了姚雄杰通过多元化布局对冲单一周期风险的战略远见,生动诠释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商业智慧。

No.03“短平快灵”的炼金术

那么,瑾铖金属到底是靠什么在短短四年内炼出这308亿的?答案就在于它的商业模式——“短平快灵”的现代供应链玩法。

首先,它不挖矿。这可能是最反常识的一点。一家做金属资源的企业,自己居然不挖矿?没错,瑾铖金属聚焦的不是重资产的上游开采,而是中游的流通环节。它像个精明的大宗商品“搬运工”,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

它的玩法很清晰:“短”——周转周期短。公司专注于“流通性强、易变现”的大宗商品,如金属矿石、煤炭、化工产品等。

这种选择使其像一名灵活的“轻骑兵”,避免陷入重资产、长周期的矿业开采困境,能在市场波动中快速转身。

“平”——平台化运营。瑾铖金属本质上是一个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连接着上游的矿山和下游的工厂。它赚的不是资源溢价,而是流通服务的钱。

“快”——决策和执行快。依托“盛屯系”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风控体系,它能够快速判断市场机会,并在最佳时间点完成交易。

“灵”——经营策略灵活。公司坚决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经营多种大宗商品组合,有效分散了单一品种价格暴跌带来的风险。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锂价高企时,瑾铖金属可以迅速组织锂资源的进口和销售;当锂价下跌时,它可以转而聚焦铜、铝等其他相对稳定的品种。

这种灵活性,是那些投入巨资、专注单一矿种的开采企业所不具备的。本质上,瑾铖金属308亿的营收,是“流量”的胜利,而不是“存量”的胜利。

它不追求拥有多少矿山资源,而是追求经过它手交易的商品流量。在这个意义上,它更像大宗商品领域的“京东”——

自己不生产商品,但通过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把商品从最适合的生产者那里,配送到最需要的消费者手中。

这种模式精准地契合了福建省“一挂牌、二搭台、三运营、四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方共赢。瑾铖金属的成功,正是这一模式的最佳实践。

No.04厦门为何能成为民企热土?

瑾铖金属的爆发式成长,离不开厦门这片沃土的滋养。

厦门,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城市,更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厦门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税收超五成、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五成、

贡献七成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吸纳六成就业、占全市九成经营主体。这组数据勾勒出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生态。

近年来,厦门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2024年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厦门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0条务实举措,并梳理形成民营企业机会清单,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瑾铖金属作为厦门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正是充分利用了厦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港口物流优势和金融创新优势,才能如此高效地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举个例子:厦门港作为世界领先的集装箱港口,为瑾铖金属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厦门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创新政策,

让企业的资金结算、货物通关更加高效;厦门发达的金融机构体系,为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双向奔赴”——政府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抓住机遇奋力成长。瑾铖金属,是厦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民营经济土壤结出的又一硕果。

No.05中国民营经济的进化样本

姚雄杰与瑾铖金属的故事,给予我们关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未来的深刻启示:

其一,实业为根基,资本为加速器。姚雄杰的成功,绝非单纯的“资本运作”。他始终牢牢扎根于“矿业”这个实业,资本只是他用来整合产业、加速发展的工具。

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经典范本。其二,洞察周期,多元化构建护城河。对资源型行业而言,周期是常态。

伟大的企业不是逃避周期,而是利用周期,并通过多元化布局构建起对抗周期的护城河。这种战略韧性,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

其三,供应链:价值重塑的新战场。瑾铖金属的案例雄辩地证明,在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最大的价值增长点未必在源头或生产端,而可能在连接一切的供应链。

通过现代供应链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传统行业也能诞生出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新巨头。

其四,龙岩商帮的“实”与“巧”。 从姚雄杰到王兴、张一鸣,龙岩企业家群体呈现出一种共通的特质:低调务实(“实”)、善于思考、敢于冒险(“巧”)。

他们深谙“实干兴邦”的道理,同时又精通运用资本、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巧劲”来四两拨千斤,撬动更大的商业版图。

如今,秉持着“大爱创新,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姚雄杰和他的“盛屯系”正主动融入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

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品牌、资源、供应链管理及信息技术四大优势,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在中国经济澎湃向前的浪潮中,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坚守实业、勇于创新的民营企业,成为了最活跃的浪花。而瑾铖金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