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图艺术中心的穹顶下,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与侗族大歌的千年韵律交织,当蒙古长调的苍茫与颐和园的廊柱剪影隔空对话——11月8日揭幕的2025年“声越四海”阿卡贝拉合唱展演,在海淀这片承载着皇家园林记忆与科创活力的土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贯通中西的文化对话。海淀文旅以纯粹人声为笔,在三山五园的历史肌理上,为古老艺术与文化地标重塑了全新生命力。

本次展演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展演现场汇聚了中央少数民族青年合唱团阿卡贝拉之声、醒耳人声乐团、RESOUND理想人声、匹诺曹人声乐团、中国音乐学院Real Voice人声乐团、内蒙古艺术学院艾珍慕人声乐团等国内6支顶尖阿卡贝拉团体,通过沉浸式专业展演,为现场近千名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风格、贯通古今的人声艺术盛宴。

一唱千年:阿卡贝拉的跨时空足迹
作为全球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阿卡贝拉以无乐器伴奏的纯粹人声构建和声,吟唱表达从庄严肃穆,到灵动细腻,再到现代流行乐中的多元改编,这种“用人声做乐队”的艺术形式,始终以跨越语言的感染力打破国界。
而当这种自西而来的艺术形式来到海淀,便与三山五园沉淀的千年文脉产生了奇妙共鸣。海淀三山五园——以圆明园、颐和园为代表的清代皇家园林集群,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乾隆年间,西方建筑师曾参与设计西洋楼,将珐琅器、钟表等西洋物件融入中式庭院;如今,阿卡贝拉的和声再次触摸这片土地,以无界艺术续写着文化交融的新章。

园韵和声:三山五园里的人声新境
“筑塘歌声穿越千年,今又响彻三山五园”——当晚的展演中,中央少数民族青年合唱团阿卡贝拉之声带来的侗族大歌,将侗族先民的劳作智慧与现代阿卡贝拉编曲结合,古老歌谣的韵律仿佛穿越时空,与三山五园里“疏水凿池、筑山造园”的匠人精神隔空呼应。RESOUND理想人声则以粤语吟唱搭配岭南音乐元素,让南方水乡的温婉与海淀园林的恢弘碰撞出独特韵味。内蒙古艺术学院艾珍慕人声乐团将蒙古长调的辽阔与呼麦的苍茫,通过纯粹人声在音乐厅中铺展,听众仿佛置身草原的同时,亦能联想到三山五园里“移天缩地入君怀”的造园理念——无论是草原的广袤,还是水乡的灵动,都能在海淀的园林与歌声中找到共鸣。这种“以声代景、以园载情”的呈现,正是海淀文旅对“艺术无界”的生动诠释。

文旅对话:让古老艺术“活”在当下
这场时空对话并非偶然。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核心区与文化高地,海淀始终以“科技+人文”为钥,解锁文化传承的新可能。此次展演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从策划之初便锚定“古今交融、中西互鉴”。当纯粹人声邂逅园林景致,当现代艺术激活历史空间,海淀文旅不仅让阿卡贝拉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生,更让三山五园从“文化地标”变为“生活场景”,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时空对话的见证者、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声无界,园有魂”——2025“声越四海”阿卡贝拉合唱展演,既是一场人声艺术的盛宴,更是海淀文旅以创新之力激活文化基因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中世纪的和声与清代的园林相遇,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东方的文化底蕴交融,最终化作“艺术不分国界,经典永不过时”的共识,在海淀这座“名园之城”里,奏响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