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如果AI只是“新式加班”工具,我们该如何反抗?

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最近“火力全开”!这位AI芯片的“教父”对那些限制员工使用AI的经理人发出了灵魂拷问:

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最近“火力全开”!这位AI芯片的“教父”对那些限制员工使用AI的经理人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们是不是疯了?” 在他看来,每一个可以被AI自动化的任务,都“必须”被自动化。这番话不仅震动了科技圈,更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砸向了每一个职场人的心头:

在AI全面入侵工作的时代,我们是应该全情投入,还是应该谨慎观望?我们真的会被AI取代吗?

🔥 第一回合:AI教父的“疯狂”宣言与科技巨头的集体“施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场高管会议上,公司CEO——而且是全球AI浪潮的幕后推手——对着经理们拍桌子:“我听说有人还在让团队少用AI?你们是不是疯了?”

发出这番怒吼的正是黄仁勋。他的态度,无疑代表了当前科技巨头们最激进的立场。在他眼中,限制AI的使用,简直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他的要求简单粗暴:“我想让每一个有可能被人工智能自动化的任务,都用人工智能去自动化。”

这不是英伟达一家的“孤勇”。整个硅谷都在加速“内卷”AI:

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声称,公司**25%**的代码现在是AI生成的,并要求员工未来使用自家的Gemini模型编写代码。

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也表示,超过四分之一的代码是由AI完成的,并向程序员发出了“使用AI不再是可选”的明确指令。

Meta 甚至计划将员工的AI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从编码到文档,从决策辅助到日常管理,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塞进”每一个工作流程。科技巨头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宣告:AI不是工具箱里的可选配件,而是工作中的“强制标配”!

❓ 第二回合:效率的悖论——AI究竟是助力还是陷阱?

黄仁勋打包票:“我向你保证,你一定会有工作要做。”

但现实似乎没有那么美好。围绕AI对生产力的影响,争议从未停歇。

支持者认为,AI是生产力飞跃的引擎。 它可以处理重复、耗时的任务,让员工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上。这无疑是对“人效”的巨大提升。

然而,反对的声音和具体的案例也摆在眼前:

有研究发现,使用像Anthropic的Claude这样的AI编程助手的程序员,采纳的AI建议不足一半,这使得他们整体上比不使用AI的同事慢了19%!为什么?因为检查、修正和整合AI的输出,本身就是一项认知负担,有时比从头开始编写更耗时。

🔑 核心问题来了:

如果AI的输出还需要人类花费大量时间去“擦屁股”,那它究竟是在提高效率,还是在创造一种新的、隐形的内耗?我们是驯服了AI,还是被AI的低效产出所绑架?

🔪 第三回合:工作饭碗保卫战——被取代的恐慌与CEO的保证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比效率更让他们焦虑的是:我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近年来,科技行业的裁员潮异常“血腥”,预计今年将有约140,000名员工被解雇。在亚马逊等公司裁减数千名工程师的同时,高管们却在赞美AI的“变革性”。

这无疑让员工们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矛盾:

公司高喊: “拥抱AI,为自己赋能!”

裁员名单却说: “AI正在让一些岗位变得冗余!”

黄仁勋坚称,英伟达的员工不必担心失业。他甚至指出,尽管大力推行自动化,英伟达上个季度仍招聘了**“数千人”,而且公司可能还“短缺约10,000名”**员工。他的逻辑是:AI创造了新的市场和需求,公司扩张的速度,远超AI取代岗位的速度。

然而,其他科技巨头的领导者们,在向英伟达购买芯片的同时,却警告AI将导致失业。

🤔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AI是否会消灭工作,取决于你身处的位置。对于像英伟达这样处于AI基础设施核心的公司,他们需要更多人来构建和销售AI产品。但对于使用AI降低运营成本的公司来说,裁员是显而易见的下一步。

所以,当你被要求“用AI做一切”时,这可能不是一个赋能,而是一场“自我进化或被淘汰”的测试。

💡 第四回合:别做“疯子”,要做“超人”——我们的出路在哪?

回到黄仁勋的“你是不是疯了”的拷问。他痛斥的,与其说是拒绝AI的个体,不如说是拒绝进化的思维。

在AI时代,我们面临的不再是“要不要用AI”的选择题,而是“如何用AI将自己升级”的生存题。

黄仁勋给出了一个关键的行动指南:“如果AI对某个特定任务不起作用,那就用到它起作用为止……加入进来,帮助让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有能力这样做。”

这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AI+: 将AI视为你个人能力集的一个乘数(Multiplier)。学会用AI来提高工作的上限,而不是仅仅作为偷懒的工具。

成为“训练师”: 不要被动接受AI的输出,而是主动训练它、完善它,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你的特定需求。

拥抱“不确定性”: AI是一项不完美的技术,它会犯错。我们的价值在于识别这些错误,并在AI无法触及的领域(如复杂的人际沟通、战略制定、创意整合)发挥作用。

📢 发起讨论:你的选择是什么?

黄仁勋的激进言论,是AI革命时代的缩影。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你是那个坚持老方法、被CEO斥责为“疯子”的“拉德分子”(Luddite)?

还是那个积极拥抱、利用AI将自己升级为“AI增强型超人”的未来战士?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现在的工作中使用AI了吗?你认为AI最终会取代你,还是会成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