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25年静安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 助力银龄人群玩转智能生活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静安区自4月起全面启动“2025年静安区老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静安区自4月起全面启动“2025年静安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在区教育局、区委网信办、区民政局联合部署下,静安社区学院会同静安区14个街镇协同推进,着力推动老年群体拥抱“智能生活”,助力银龄人群跨越“数字鸿沟”。本行动坚持高位统筹、多级联动、全域覆盖,在静安区14个街镇全面展开。截至9月底,本行动已累计开展310场,覆盖238个居委和1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总计5700余人次参与。

精准供给,托起社区“微幸福”

本行动聚焦老年人高频生活场景,设置了智慧安全、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智慧居家、智慧生活、数字文娱6大主题16门线下课程,通过“实操+互动”教学模式,让长者即学即用、即学即会。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老年学员在学完“智选出行”“掌上旅行”课程后,能够独立完成滴滴叫车、线上支付、查询线路等,感叹道:“今后出行,终于可以一部手机全部搞定了”。在“智医银龄”课程后,许多老年学员学会了互联网医院挂号、查报告、在线问诊等就医功能,他们表示“一大早到医院排长队将成为过去时”。也有老年学员在课后首次用外卖软件为家人订购生日蛋糕、用美图秀秀修图发微信朋友圈、用剪映制作配乐短片……曾经的“高大上”应用,如今已成为长者的日常“小确幸”。

基层接力,激活社区“邻聚力”

在本次行动推进过程中,各居委会负责老师不仅全程投入,更主动倾听居民意见,及时复盘反馈,为活动顺利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安源居委俞老师表示:“本次系列数字课的内容实用、干货满满,深受居民欢迎,真正让数字便利‘装进’口袋,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武定坊居委陈老师表示:“这次活动的课程设计贴心,老师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挂号、打车等,全是日常必需的实用技能。这些长者中,很多人过去怕按错不敢乱点,如今面对面学完心里踏实,也敢操作了。希望课程持续办下去,让更多长者受益。”联华居委吕老师建议:“课程对老年朋友帮助很大。今后若能多用共享屏幕同步演示,减少文字阅读,增加互动,视力弱、注意力差的老人也能轻松跟上,体验会更好。”

各居委会负责老师普遍反映,数字课程的持续下沉为社区注入了新活力。课程内容紧贴日常、语言通俗易懂,老年人“愿意来、学得会、用得上”。线上挂号、医保亮证、公交扫码、防诈识别等实用模块,让“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成为现实,生活便利指数显著提升;手机摄影、AI修图、短视频剪辑、电子相册等趣味教学,则把“指尖创意”送进退休时光,让银龄生活“潮”味十足。系列课程不仅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智能应用,更拓宽了社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居委活动室变身“数字加油站”,志愿者化身“智慧辅导员”,邻里间互学互助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也在提升,社区也因此焕发出触手可及的数字温度。

优化体验,打好服务“组合拳”

本行动始终围绕老年群体数字学习需求为核心,坚持做好服务供给、效果评估。一方面,共有教师、党员、普通市民、低龄老人志愿者共计87人参加2025年静安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他们在经过静安社区学院培训后前往社区,在课堂内手把手示范、点对点辅导,确保操作“零障碍”。课程形式方面,线下推行“主讲+助教”模式。在听课同时,确保在场有需求的老人都能获得当面指导。线上依托“静安学习网”开设老年数字资源进社区专题页面,使“服务、师资、课程、场景”始终与老年学习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精准匹配。

未来,静安社区学院将持续迭代教学服务、升级学习内容、沉淀静安经验,把更优质、更贴心、更实用的数字能力嵌入社区的各个角落。推动更多老年人完成从“数字受助者”到“数字共创者”的华丽转身,在数字化浪潮中畅享更便捷、更丰富、更精彩的晚年生活,让“畅享数字时代,拥抱智慧生活”的美好愿景成为银龄人群“时时可知、人人可及、处处可用”的日常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