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插混四驱SUV竟然不到16万?试驾捷途山海T1,四驱系统真有用?

当我在 15 万左右预算里挑选家用 SUV 时,捷途山海 T1 2025 款 1.5TD DHT 147KM 四驱探索版

当我在 15 万左右预算里挑选家用 SUV 时,捷途山海 T1 2025 款 1.5TD DHT 147KM 四驱探索版刚上市没多久,这款定价 15.79 万的四驱车型,刚好戳中了我 “想要实用配置又不想多花钱” 的需求,于是预约了深度试驾,前后跑了城市通勤、高速路段,还体验了周末近郊露营的场景,下面就从普通消费者的视角,聊聊真实感受。

捷途山海 T1 2025 款 1.5TD DHT 147KM 四驱探索版的外观没玩花活,延续了现款的方盒子造型,在紧凑型 SUV 里看着很有辨识度。线条硬朗规整,没有多余的花哨设计,整体透着一股稳重感,喜欢硬派风格的人应该会对胃口。它的前格栅和轮辋设计和老款保持一致,轮毂边缘做了抛光处理,用手摸上去质感还算细腻;车顶行李架是全系标配,后续不管是装行李箱、固定自行车,还是架个露营装备,都能派上用场,实用性挺强。捷途这种不盲目改外观的做法挺实在,车子看顺眼了就没必要乱改风格,方盒子造型本身就是这款车的特色,守住核心亮点比跟风追新更有意义。

坐进车内,空间表现确实贴合家庭用车需求,这款车的轴距达到 2810 毫米,在紧凑型 SUV 里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身高 1 米 8,坐进前排调好座椅后,头顶还能留出一拳左右的余量,座椅包裹性不错,腰部有专门的支撑设计,上次开两个小时高速下来,腰也没觉得酸胀。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太挤,腿部离前排座椅能有两指左右的空间,中间地板的凸起不算高,坐中间的人不用刻意岔开腿,长时间乘坐也能接受。后备箱日常用着完全够用,周末买菜、短途旅行带的行李都能轻松装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座椅支持放倒,放倒后能拓展出近 2 米的纯平空间,上次帮朋友搬婴儿车,再加上折叠的儿童滑板车,一起塞进去也没压力。车内还设计了 45 处小储物空间,奶瓶、尿不湿、充电线这些零散物件都能分类存放,不会显得乱糟糟的,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很实用。

内饰布局走的是简洁路线,和现款车型差别不大。中控台用了不少软质材料,比全硬塑料摸着舒服,缝线也缝得整齐,没看出粗糙的地方,15 万左右的价位能有这水准还算不错。中间的驾驶模式调节旋钮很显眼,转起来阻尼感刚好,不松垮也不费劲。它带 7 种预设模式和一个 X 自适应模式,能自动根据路况调整车辆状态,对开车经验不多的人来说,不用自己琢磨调模式,省了不少事。配置上都是平时能用得上的,10.25 英寸的液晶仪表,显示车速、电量这些信息很清晰,大太阳底下也不反光,不用眯着眼看。360 度全景影像对新手太友好了,我们小区车位特别挤,有这功能停车不用反复挪车,屏幕上能看清周围有没有障碍物,再也不用喊人帮忙指挥了。50 瓦无线充电也挺实用,现在手机不离手,上车随手往那一放就充电,不用扯根线晃来晃去,中控台也显得干净。座椅是 PU 云肤革面料,用天然蛋白处理过,据说 3 岁以下小孩能直接接触,家里有娃的能放心不少。

安全配置方面,前排侧气囊、侧气帘、胎压显示、倒车影像都是标配。气囊位置考虑到了座椅调节,不会因为调了座椅就影响保护效果。胎压显示能实时看到轮胎状态,万一有点漏气能及时发现,避免半路出问题。倒车影像带轨迹线,刚拿驾照的朋友倒车也不用慌。这些配置看着不亮眼,但关键时刻真能帮上忙,家用车就是要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动力和四驱性能是这款车的核心卖点,它搭载的是 1.5T 发动机加三电机的插混四驱系统,P1 电机负责发电,P3 管前驱,P4 管后驱,就算电池没电了,照样能保持四驱动力输出。这套系统综合功率能到 440 千瓦,扭矩 840 牛・米,数据看着挺扎实。实际开起来,动力输出很平顺,没有一顿一顿的顿挫感。市区起步踩油门就走,不会觉得肉,跟车的时候很轻松。上次满载 5 个人加一堆行李,开着空调上立交桥,深踩油门还能感觉到动力往上涌,没出现没劲的情况。

四驱性能刚好满足家用需求,上个月去郊外玩,走了段泥泞路,车轮没怎么打滑,车身保持得很稳。不过它确实不是用来高强度越野的,要是想去那种坑坑洼洼的野路,能力就不太够了。但咱们普通家庭也就偶尔去郊外露个营、走个非铺装路,这性能完全够用。雪天开着更踏实,之前开两驱车,冬天路面结冰起步总怕打滑,不敢给油,开这款车的时候,踩油门车轮不晃,变道也稳,这种安全感平时不明显,坏天气里就体现出来了。它还有 28 度接近角、29 度离去角,200 毫米离地间隙,600 毫米涉水深度,遇到积水或者小土坡也不用太担心刮底盘。

隔音和底盘表现中规中矩,市区开 60 公里时速,外面的风声、胎噪都不大,车里聊天正常说话就行。跑高速到 100 公里时速,风噪会大一点,但放首歌基本就能盖住,不至于吵得头疼。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不用特意踩刹车,减震能把大部分颠簸滤掉,后排老人孩子不会被颠得难受,家用代步很合适。

续航方面,CLTC 纯电续航 147 公里,日常通勤完全够用。我家到公司来回 40 公里,充一次电能开三四天,一周充一两次电就行,不用老跑加油站,一个月能省不少油钱。它的馈电油耗 5.89 升每百公里,就算没电了开着也不费油,加 92 号汽油就行,长期用下来成本不高。跑长途也方便,支持快充,用 120kW 公共快充桩,从 30% 充到 80% 仅需 28 分钟,在服务区歇会儿、吃顿饭的功夫就能补电,不用像有些纯电车那样等半天。冬天零下 10℃环境下,纯电续航达成率仍能保持在 82%,零下 20 度充电也能在 35 分钟以内完成,北方的朋友不用太担心续航缩水的问题。

能耗实测下来也挺让人满意,城市通勤场景下开启 24℃空调和座椅通风,纯电模式百公里电耗约 16-17.5 度,按家用谷电 0.3 元 / 度计算,每公里成本仅 0.048-0.052 元,日常通勤往返 40 公里,单日电费不足 2.5 元,147 公里纯电续航完全能覆盖 3-4 天通勤,一周充 1-2 次电即可。高速匀速 110km/h 行驶时,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约 6.1-6.5L,比同价位燃油 SUV 每百公里省 3L 左右,满油满电实际综合续航可达 1180km 以上,续航达成率超 90%,跑长途不用频繁补能。

补能体验也贴合家庭需求,除了快充,家用 7kW 慢充桩从 0% 充到 100% 约 5.5 小时,设置夜间低谷电价时段自动充电,满电成本仅 18 元左右,大幅降低日常用车开销。更实用的是 6.6kW 对外放电功能,试驾时带动露营电烤炉、咖啡机和投影仪同时工作,续航稳定无压力,配合超大后备箱和灵活空间,家庭露营体验直接升级。此外,车辆充电接口设计贴心,支持盲插和防误触保护,老人操作也很便捷。

长期养护成本方面,插混车型的优势很明显。官方建议保养周期为 1 年或 1 万公里,单次基础保养仅需更换空调滤芯、机油滤芯及三电系统检测,费用约 450-550 元,远低于同级别燃油 SUV。6 万公里大保养涉及制动液、火花塞等更换,总费用约 1700 元,三年年均保养成本不足 900 元。叠加整车五年或 15 万公里质保、三电系统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政策,后期用车不用太担心维修成本问题。

紧凑型 SUV 市场里,能跟捷途山海 T1 2025 款 1.5TD DHT 147KM 四驱探索版竞争的车型不少。哈弗猛龙 PHEV 口碑不错,越野配置也多,比如带两把锁,适合喜欢折腾的人,但它价格不便宜,2026 款低配都要 17.38 万,比山海 T1 的四驱版贵了一万多。奇瑞风云 X3L 增程版价格更低,起售价不到 13 万,奇瑞的发动机技术也被大家认可,不过它没有四驱版本,只能满足纯家用需求,要是偶尔想去郊外走点复杂路况就差点意思。从销量看,山海 T1 今年 9 月卖了 3027 辆,在同级别排第 46 位,成绩不算亮眼,但也说明有不少人认可它。跟哈弗 H6、长安 CS75 PLUS 那些月销过万的车型比有差距,主要是捷途品牌比较年轻,认知度不如这些老牌子,大家买车还是更倾向于听过的品牌。

当然,这款车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内饰虽然用了软质材料,但覆盖面积不算广泛,像扶手箱下方这些区域还是硬塑料材质,摸起来触感比较普通,少了点质感。而且捷途的品牌认知度,确实比不上哈弗、奇瑞这些深耕多年的老牌子,身边不少人看到后都会问 “捷途是哪个厂家生产的”。另外,它的四驱系统更适合应对轻度复杂路况,如果是想用来越野,这款车的能力就不太够用了。

不过话说回来,15 万左右的预算,想入手一台带四驱、空间宽敞、续航表现不错的插混 SUV,本身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核心用车需求,这些小不足其实影响不大,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我觉得这款车特别适合两类消费者:一类是有孩子的家庭,需要充足空间来放置婴儿车、儿童座椅,偶尔还会全家一起短途出行,大空间和实用性刚好能匹配需求;另一类是喜欢周末外出游玩的人,想去郊外露营、钓鱼,需要四驱系统应对不太好的路况,而且这车支持 6.6 千瓦外放电,户外煮个火锅、给电器充电都很方便,能满足户外出行的多样需求。

如果你正在关注这个价位的 SUV,建议抽时间去 4S 店实际试驾体验下,重点感受下后排空间是否够用,底盘经过减速带时的滤震效果怎么样,还有四驱系统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表现。毕竟车子是自己开、家人坐,亲身体验比听别人描述要靠谱得多。

试驾完这台车,我感觉捷途山海 T1 2025 款 1.5TD DHT 147KM 四驱探索版是一款很务实的家用 SUV,它没有过度追求某一项极致性能,而是在空间、动力、配置、使用成本等方面做到了均衡,15.79 万的定价也比较亲民,能很好地适配城市通勤、长途返乡、家庭露营等多种场景,对于重视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家庭用户来说,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