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然开始打嗝,小胸脯一颤一颤的,小脸憋得通红,看着真让人心疼!”新手爸妈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喂完奶、换完尿布,或宝宝玩得正开心时,突然开始“嗝嗝嗝”个不停,声音清脆得像小鼓点。有的家长急得直拍宝宝后背,有的赶紧喂水,可打嗝却像“赖着不走”似的,怎么也停不下来。其实,宝宝打嗝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大多和喂养方式、肠胃发育有关,用对方法,几分钟就能缓解。

宝宝打嗝的“罪魁祸首”,往往是吃奶时吞进了空气。小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贲门(胃和食管连接处)比较松,吃奶时如果姿势不对(比如躺着吃、奶瓶倾斜角度不对),或吃奶太急、哭闹时喂奶,空气就会趁机钻进胃里,刺激膈肌(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引发打嗝。另外,宝宝肠胃发育不成熟,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可能刺激膈肌,导致打嗝。不过,打嗝本身不会让宝宝难受,只是声音有点吵,家长不用太紧张。
喂奶后拍嗝是预防打嗝的“黄金法则”。喂完奶别急着把宝宝放下,先把宝宝竖抱起来,让他的头靠在大人肩膀上,大人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空心掌(手指并拢,掌心凹陷)从宝宝背部下方轻轻往上拍,像拍小鼓一样,力度要轻柔但有节奏。拍嗝时可以边拍边和宝宝说话,比如“宝宝乖,把嗝拍出来就不难受啦”,一般拍3-5分钟,听到宝宝“嗝”的一声,就说明空气排出来了。如果拍了几分钟没打出嗝,也别一直拍,宝宝可能没吞进多少空气,竖抱10-15分钟再放下就行。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打嗝,可以试试喂点温水“压一压”。用小勺或奶瓶喂宝宝喝2-3口温水,水温要接近体温(37℃左右),别太凉也别太热。温水能湿润食道,缓解膈肌痉挛,很多宝宝喝完水后打嗝就会慢慢停下来。不过,6个月前的宝宝主要以奶为主,如果宝宝不愿意喝水,也不用强迫,可以试试其他方法。
转移注意力是让宝宝停止打嗝的“心理战术”。宝宝打嗝时,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逗他玩,比如摇摇铃、举高高,或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和他说话,比如“宝宝看,这是什么呀?”“哇,宝宝笑得好开心!”当宝宝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事情上,膈肌的痉挛可能会自然缓解。这个方法对大一点的宝宝更有效,小宝宝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一起用。

如果宝宝打嗝是因为着凉,可以试试“温暖腹部”的小妙招。用温热的毛巾(别太烫,以免烫伤宝宝皮肤)敷在宝宝肚子上,或把双手搓热后轻轻按摩宝宝腹部,顺时针方向画小圈,按摩3-5分钟。温暖能放松腹部肌肉,缓解膈肌痉挛,尤其适合秋冬季节或宝宝肚子受凉后打嗝的情况。
宝宝打嗝是成长中的小插曲,家长不用焦虑,更不用盲目喂药或拍打宝宝。用对方法,耐心安抚,那个“嗝嗝嗝”的小可爱很快就能恢复平静。毕竟,养娃的路上,这些小状况都是爱的“调味剂”,让陪伴的每一天都充满温暖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