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 805 年),剑南西川节度使府内,一片肃穆。病榻上的韦皋,面色苍白,眼神却依旧坚定。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那些为大唐守护西南的日日夜夜…… 最终,这位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缓缓闭上了双眼,享年六十一岁。他的离去,让整个剑南西川为之悲痛,大唐也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而他的故事,却在西南的山水之间,久久流传。

韦皋,字城武,出生于唐玄宗天宝四载(公元 745 年)的京兆府万年县。他出自京兆韦氏中的东眷韦氏郿城公房,家族曾经显赫一时,但到了他这一代,已不复往日的辉煌。然而,韦皋自幼便胸怀大志,渴望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唐代宗大历初年(公元 766 年),韦皋由建陵挽郎调任华州参军,后升任使府监察御史。他在地方上兢兢业业,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在官场中崭露头角。建中二年(公元 781 年),在丞相张镒的推荐下,韦皋被朝廷任命为营田判官兼殿中侍御史,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
建中四年(公元 783 年),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离开长安前往奉天(西安乾县)避难。此时的大唐,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陇州(陕西陇县)守军将领牛守光为朱泚旧部,计划以拥护韦皋担任节度使将韦皋骗来杀死,然后率部投奔朱泚。
韦皋得知消息后,对牛守光严加防备。牛守光见阴谋败露,便率领部下离开陇州。不久后,牛守光与朱泚派去招降韦皋的使者相遇,两人一同回到陇州。韦皋假装接受朱泚授予他御史中丞的任命,待牛守光等人放松警惕后,他设下伏兵,在宴会上将牛守光等叛军党羽全部杀死,并派人回去给朱泚报信。

朱泚后来又派使者任命韦皋担任凤翔节度使,韦皋坚决拒绝投降,并且将朱泚使者杀死。他的忠君爱国行为,得到了大臣萧复的赞赏,唐德宗也特设忠义军,任命韦皋为奉义军节度使。韦皋在城中积极整顿备战,与将士们歃血起誓,誓死效忠大唐。
贞元元年(785 年)六月,韦皋被唐德宗任命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接替张延赏出镇西川。此时的西南地区,局势复杂,吐蕃趁唐朝内乱之际,侵占了陇右之地,并且频频在西南等地挑起事端。韦皋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大唐西南边陲的重任。
初到西川,韦皋便面临着诸多挑战。嘉州(四川省眉山市)绥山县笼川生獠首领甫枳兄弟对唐朝敌意很大,他们挑拨生蛮部落一同反对唐朝统治。韦皋果断率领大军前往平叛,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杀死甫枳兄弟,招降了蛮部首领勇等。有人建议在东凌界增设栅栏以防卫蛮人入侵,但韦皋认为,这样做只会加深蛮人与唐朝的隔阂,于是没有采纳。他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对于那些忠于大唐的西南诸族,优待安抚,并且修城筑堡,让前来归降的蛮族得以安居。在他的努力下,西南诸蛮部纷纷背离吐蕃,归顺于大唐。
为了进一步削弱吐蕃的力量,韦皋决定联合南诏。贞元四年(公元 788 年),吐蕃调集十万军队,准备入侵唐朝西川之地,南诏亦征调军队随吐蕃作战。韦皋从蛮部处得知南诏国不满吐蕃甚久,只是碍于吐蕃势大不敢忤逆,于是决定实施反间计离间吐蕃与南诏的关系。他先致信南诏王异牟寻,希望他可以和大唐合作讨伐吐蕃,又借东蛮之口将此事泄露给吐蕃得知。吐蕃闻讯后,为防南诏与大唐勾结,派遣两万军队前往会川(甘肃省渭源县),断绝南诏与川蜀之地的道路。南诏王异牟寻大怒,率领军队返回国内,吐蕃与南诏的关系日益恶劣。

此后数年间,韦皋多次致信与异牟寻,终于在贞元九年五月(公元 793 年),异牟寻暗中派遣三名使者各自携带生金、丹砂、书信前往成都会见韦皋,表示自己愿意弃蕃投唐。贞元十年(公元 794 年)春正月,韦皋派遣使者崔佐时出使南诏,传诏唐德宗诏。在崔佐时等人的劝说下,异牟寻杀死了在南诏国的吐蕃使者,南诏正式归顺唐朝。这一事件,极大地改变了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为大唐在西南地区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军事上,韦皋多次与吐蕃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贞元四年(公元 788 年),吐蕃十万大军兵分多路,攻打大唐东蛮、两林、骠旁、东蛮、清溪关、寇铜山等地。韦皋派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联合抗敌,在清溪关大破吐蕃军队,吐蕃被迫退军,唐朝声威大震。同年十一月,吐蕃为报兵败清溪关之仇,率领三万士兵分兵攻打清溪关和东蛮。韦皋安排黎州刺史韦晋率领军队在要冲城驻守,以抵御吐蕃军队进攻。刘朝彩等人则挥师出关,与吐蕃军队激战,再次取得胜利。
贞元五年(公元 789 年)十月,韦皋反守为攻,派遣大将王有道率军与东蛮、两林蛮在巂州(四川省西昌市)与吐蕃军队大战。此役中,王有道军队杀死吐蕃悍将大兵马使起藏遮遮,斩首敌军两千余众,俘获牛马、财物等不胜其数,这一战,让吐蕃军队遭受重创,唐朝西南局势得以稳定下来。韦皋也因战功卓著,被加授为检校吏部尚书。
贞元八年(公元 793 年)九月,韦皋出兵攻打吐蕃维州(四川省理县)大胜,生擒吐蕃将领论赞热。贞元九年(公元 794 年)二月,唐朝准备修筑盐州城,为避免在筑城的时候受到吐蕃攻击,唐德宗令泾原、山南、剑南各自出兵深入吐蕃,来牵制吐蕃军队。韦皋命大将董勔、张芬从西山、灵关出兵,董勔、张芬率领唐军击败吐蕃通鹤军并且攻陷俄和城多地,进逼维州,击退前来支援的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攻破吐蕃栅堡五十余所。
贞元十七年(公元 801 年),吐蕃为扭转对唐战争的颓势,大规模出兵攻打唐朝灵州、朔州、麟州等地。七月二十九日麟州(陕西神木县北)陷落,吐蕃在麟州大掠而还,唐廷京师震动。韦皋奉唐德宗诏令,集合五万军队分兵九路深入吐蕃腹地。自七月至九月短短两月时间,韦皋军队转战两千余里、破七城陷五镇,斩首上万、俘敌六千,三千藩兵归降。之后,韦皋乘胜追击,兵围吐蕃战略要地维州,以诱敌之计大破前来解维州之围的十万藩兵,生擒吐蕃大相论莽热。此战吐蕃元气大伤,无力再对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韦皋也因战功卓著被唐德宗封为南康郡王。
韦皋治蜀二十一年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治理策略,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注重文化建设。远近闻名的乐山大佛,在高僧海通圆寂后,由韦皋主持继续修造,并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时工程完工,从大佛开通时算起,整整耗时九年。这一伟大的工程,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韦皋为西南地区留下的宝贵财富。

对于韦皋的评价,后世褒贬不一。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在《答潼川运使何舍人》一文中曾盛赞韦皋,称依韦皋之贤,视青天其如平地。他认为韦皋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为大唐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韦皋不过百里之才,虽然看似立有大功,实则其所作所为后患无穷。然而,无论后人如何评价,韦皋在大唐西南地区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文化贡献,都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韦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在乱世之中,坚守忠君爱国的信念,为大唐守护西南边陲二十余年,多次击败吐蕃军队,为唐朝西南地区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名字,成为了大唐西南边陲的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