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友谊极为深厚、牢不可破的一个经典成语,其情谊堪比结拜兄弟。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它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个方面来看。
一、字面与核心含义· “八拜”:字面意思是“行八次拜礼”。
这并非简单的八次磕头,而是古代礼仪中一种非常隆重、繁琐的礼节,体现了极致的尊重和诚意。
· “交”:指交往、情谊。
因此,“八拜之交”的直接含义就是指双方行了“八拜”之礼后结成的交情,后来泛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
但它更深层的魅力,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八个流传千古的友谊典故。
二、深层内涵:八个经典的友谊典范“八拜之交”通常被认为指的是古代八段堪称典范的深厚友谊。
了解这些故事,才能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分量。以下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几种组合,其中前四个最为经典:
1. 知音之交——伯牙与子期
· 故事:琴师伯牙弹琴,心中想着高山,樵夫钟子期听后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想着流水,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惊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鼓琴,认为世上再无人能懂他的音乐。
· 象征:超越阶层、心灵相通的知己之情。

2. 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 故事:蔺相如因功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挑衅。蔺相如为国家大局,一再忍让。廉颇得知后深感惭愧,“负荆请罪”。两人最终成为誓同生死的挚友。
· 象征:能为对方牺牲性命,不计前嫌、深明大义的朋友。

3. 胶漆之交——陈重与雷义
· 故事:汉代陈重和雷义是至交好友,两人品德高尚,形影不离。
当地传颂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意思是胶和漆已经算粘得很牢固了,但还不如陈重和雷义的感情。
· 象征:情谊如胶似漆,亲密无间,坚不可摧。

4. 鸡黍之交——张元伯与范巨卿
· 故事:范式(巨卿)与张劭(元伯)约定两年后去张家拜访。
到期那天,张劭让母亲备好鸡黍(杀鸡煮黄米饭)。母亲认为时隔久远,对方未必记得。张劭说:“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结果范式果然如期而至。
· 象征:恪守诺言,生死不负的信义之交。

5.舍命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
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作羊左。

6.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张飞:
这个大家很熟悉了,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瞩目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兄弟三人结拜,誓同生死。
也是三国乱世中,最后的一抹浪漫主义情怀。

7.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
春秋时期,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
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无能,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
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
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8.忘年之交——孔融与祢衡:
年龄相差很大,但友情深厚,没有代沟。
南朝·宋·张骘《文士传》:“祢衡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忘年之交“。

在今天,“八拜之交”这个词已经不再用于真实的结拜仪式,但它依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 形容友谊深厚: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极好,经历了重重考验,彼此信任,情同手足。
· 例句:他们俩共同创业,经历过无数风浪,可谓是八拜之交。
2. 文学与影视作品:在历史小说、古装影视剧中,经常用此词来表现人物之间牢固的同盟或友情关系。
总而言之,八拜之交不仅仅是一个结拜的仪式,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友谊最高境界的概括。它涵盖了“知音、信义、牺牲、包容、忠诚”等多种美德,代表了人与人之间最理想、最牢固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