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中国移动全球通”专属Logo,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当您走进高铁站,又立即跳出“中国移动高铁VIP”专属标识,让您的旅程充满仪式感。在人流如织的高铁站,无论网络多么拥堵,您始终能够畅享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在飞驰的高铁上,您从容开启与客户的视频会议,全程画面流畅,毫无卡顿。开完视频会议,您还会立即收到一条“中国移动已为您提供了XX次网络加速”的短信提醒。

今天的移动网络,已不再是过去那个高冷、爱搭不理的样子,而是变得越来越贴心、善解人意,处处传递出满满的情绪价值。这场悄然发生的改变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技术驱动?在2025 PT展期间,笔者找到了一些答案。
Why?差异化体验经营势在必行
即使刷短视频会上瘾,大多数人每天也不太可能刷上五六个小时。这句话折射出一个现实:在XR等新兴应用尚未规模普及的当下,全球运营商不只是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更面临着视频流量和用户上网时长接近天花板带来的流量增长放缓的新压力。运营商们投入巨资建设了无处不在的网络,让信号如空气和水一般触手可及,如今这张网络却越来越难变现了——怎么办?
网络一旦发生拥堵,所有用户都“一视同仁”地受到影响。这种“无差别掉速”极易引起高端用户的不满和流失。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运营商如何保住中高端用户,进而保住收入本源?
面对网络“管道化”让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唾手可得”的网络服务让用户对网络升级越来越无感,运营商又如何让用户明显感知到体验升级,切身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进而提升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对于这些问题,用户其实已经给出回答:我们要差异化体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互联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超过30%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报告显示,国内41%的5G用户愿意为差异化连接支付更多费用。GSMA调研报告指出,用户愿意为获得更好的带宽和时延而额外支付18%的费用,并希望获得专属定制的身份标签。
所谓差异化体验经营,就是像航空公司提供头等舱和经济舱、高铁分商务座和普通座一样,运营商根据不同层级用户、不同类型业务、不同场景的体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网络加速服务,让高优先级用户能享受到更优的网络服务质量,让用户在特定场景能即时获取专属的网络加速。同时,还会通过专属UE Logo、加速提醒、评估报告等显性方式,让用户切实感知到尊贵感、归属感和差异化加速服务的价值。
What?体验经营已逐步走入现实
面对挑战和需求,运营商该如何打造全程丝滑的差异化体验服务?在PT展上,我们看到业界正基于“体验可定义”加速推进体验经营模式。
体验可定义,指依托于网络的峰值速率、确定性差异化和确定性体验三大关键能力,通过网络能力产品化,实现产商品形式从单量纲流量计费向基于“业务+场景”的差异化体验权益转变,从而更好实现网络变现。
简单来说,运营商的套餐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音分钟数和流量,而是可以面向特定用户、场景和应用,提供如X倍速率、场馆加速、高清视频加速、直播加速等多种加速包,或者将这些原子产商品灵活组合成差异化套餐权益。
在这方面,我国三大运营商均走在了行业最前端。以中国移动为例,当前体验经营已覆盖全国各省份,自今年5月15日发布“全球通升级计划”以来,已为1900万高端用户提供了体验升级加速服务,实现了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双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将覆盖超过3000万高端用户。
显而易见,体验经营已逐步从概念探索迈入落地阶段。下一步,随着打通体验经营全流程闭环,运营商将充分释放网络价值,加速从“流量经营”向“体验经营”模式转型,从而开辟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How?智能核心网是“担当”
要实现体验经营,要求网络能精准识别业务场景和业务类型,能实时感知体验问题并做出调整。但问题来了,传统网络存在用户看不到、业务看不清、部署周期长、运维效率低等问题,比如,传统网络的服务质量基于用户等级,不能精准识别用户使用的业务;传统网络KPI无法表征用户真实体验;传统网络依赖事后统计和静态分析,无法实时感知网络状态,及时响应体验变化。
怎么解?核心网智能化是关键支撑。尽管体验经营闭环离不开核心网和无线网的无缝协同,但核心网作为网络的“大脑”,必须率先实现智能化。
智能核心网具体是如何做到的?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NWDAF具备预测无线拥堵状态、触发保障的可用资源、触发保障的QoS策略等能力;UPF负责精准感知和识别APP业务种类,高铁、演唱会等重点场所,以及用户业务体验QoE。当UPF发现QoE质差并上报给NWDAF后,NWDAF会通过SM-PCF将保障策略下发给无线网络去执行。同时,NWDAF通过AM-PCF将UE logo、保障报告等下发给终端用户。
又如何实现智能化呢?答案是网络大模型和智能体。其中,业务感知大模型通过对数据流的智能识别与推理,构建起KPI与用户感知KQI之间的强关联,从而解决了传统网络KPI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用户体验的问题,实现“体验看得清、看得准”; 用户感知大模型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时空轨迹、APP使用行为等多维信息,构建精细化的用户画像和场景画像,从而能精准找到目标客户群体,实现高效且及时的精准营销;网络感知大模型全面感知网络状态和业务体验需求,动态评估网络资源供给和体验满足度,为特定用户、特定业务和特定场景制定最优加速策略。
而智能体基于这些大模型,执行分析和决策、任务规划和编排调度、网络策略和服务生成等工作,理想状态下可为用户提供从业务请求、意图转换、任务分解、到策略生成、保障闭环的全旅程的贴心服务。
未来,随着大模型与智能体持续迭代,核心网与无线网的协同愈加默契,将推动网络完全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体验经营自治闭环。届时,体验经营模式不仅是运营商实现品牌升级、优存拓增的抓手,更是重塑运营和业务模式、使能智能世界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