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求瓶子”与“涨工资”

今天有两件事值得在这里说一说。一是“求瓶子”,二是“涨工资”。上午的时候,看到皖地淮南五中一高中生在黑板上留言:收瓶子—

今天有两件事值得在这里说一说。

一是“求瓶子”,二是“涨工资”。

上午的时候,看到皖地淮南五中一高中生在黑板上留言:收瓶子——帮妈妈挣医疗费、帮爸爸还账。事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响应,每班为他设置专门存放瓶子的地方,他在每日放学时段前往各班教室取走废瓶。

为该校的快速反应点赞!

爸爸的账,显然是为妈妈支付医疗费欠下的;而“帮妈妈挣医疗费”,则说明他妈妈的病显然不是一般的头疼脑热,而是需要持续用药的慢性病或重特大疾病。

一个塑料瓶现在应该能卖2分钱,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角甚至1角2分!但不管是2分还是1角,指望这个懂事的男孩在课余时间收瓶卖瓶给妈妈治病、给爸爸还账,很显然是难以凑效的!

但这个男孩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怕同学们嘲笑他艰难、贫穷的家境,不怕同学们嫌弃他这个家里穷得叮当响的穷小子,不怕学校领导和教师看不起他!为达到目的,敢于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师生公开他的家庭境况,他的勇气,他的孝心、他的爱心、他的行动,值得所有人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因为有些同学——他的同龄人们,别说大大方方当众公开自己的家境了,就连不需要他自己直接做什么、只需要大大方方在献爱心活动场合站上台子,接受爱心人士的捐赠,他们都会不好意思、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扭扭捏捏、面红耳赤,就像偷谁摸谁了一样。

同时,学校能做的,似乎可以更多:在深入家访之后,可以视其困难程度减免他的学杂费 ,甚至组织全校师生为他捐款;如果家里没有申请低保、困难救助之类的社会救济,还可以帮他家里申请;甚至联系爱心人士进一步为其对口帮扶、捐赠等等。

午休醒来,突然在某公众号里又看到“涨工资”的消息。涨工资这事,无论对谁,都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别说好多年不涨一次,就是天天涨,估计应该也不会有人感到厌烦的!

手指不由自主的点开来,原来是豫地从12月1日起,又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了!调整后,一、二、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2350元、2150元、20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分别为23元、21.1元、19.6元!

热烈祝贺我地最低工资标准终于“破2”了!

但我还是没好气的在留言区留言:这噱头就别再玩了吧!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有责任心的话,还是到民间去查访查访,看看这本就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最低工资标准,真正给劳动者执行了吗!

说起这“最低工资标准”,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的有些专家,实在还是挺高明的!为了不让狼心狗肺的黑心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人剥夺廉价劳动力过于苛刻,过于不像话,才制定了这个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说,“最低工资标准”只防小人,不防君子!——你给劳动者开最低工资,也得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可是,说好的我们的社会制度优越性呢?说好的我们的同工同酬呢?说好的我们的多劳多得呢?说好的我们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 ?

更不要说,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还千差万别、高低不一!

更更不要说,相关职能部门只管发布标准,至于执不执行,管他呢?谁管呢?别说管了,就连在发布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在最后留个投诉电话,也做不到啊!那样的话,也让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们,心里多少感到点儿安慰是吧。

而实际上,据我所知,别说是黑心企业主、黑心老板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了,就连堂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请相关部门的长官们,没事了下去走几步,访访贫、问问苦,看看那些最底层的劳动者们,每月都领了多少大洋!

就这,绝大多数劳动者们,整天还得仰人鼻息、看人脸色,阿谀奉承、讨好巴结都来不及呢?为啥?不这样,他们连这个工资报酬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许许多多的岗位还得不到呢!

国家有政策,‌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五险);国家有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必须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是法律对劳动者的基本保障!

可为什么那么多的用工单位不想给务工者缴纳保险、达标开资呢?关键在于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履行好监管职责!他们只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订订政策、发发文件,至于最终落实得如何,另当别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还是想请当政者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