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金代遗韵·佛光千年|朔州崇福寺:在边塞古城,叩响辽金艺术的“活化石”

推开崇福寺山门,一阵裹挟着松脂与香火气息的朔风扑面而来。眼前,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宏伟殿宇拔地而起——檐角悬挂的琉璃

推开崇福寺山门,一阵裹挟着松脂与香火气息的朔风扑面而来。眼前,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宏伟殿宇拔地而起——檐角悬挂的琉璃鸱吻高达3米,在阳光下折射出孔雀绿的幽光;殿内11尊辽金彩塑衣袂翻飞,壁画上的飞天手持莲花,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墙壁,随塞外长风起舞。这里便是朔州崇福寺,一座始建于唐、鼎盛于金的“边塞佛国”,以“金代建筑瑰宝”“辽金艺术宝库”之名,与大同华严寺、应县木塔并称“晋北辽金三大寺”。今秋,记者随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专家、非遗传承人及边塞文化学者深入探访,奉上一份“探金构、赏彩塑、悟禅意”的深度攻略。

从“林太师祠”到“辽金佛国”:一座寺的边塞密码

崇福寺的诞生,与朔州的“边塞基因”密不可分。据《朔州志》载,寺院原名“林太师祠”,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恭奉敕监造,后改祀释迦牟尼。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海陵王完颜亮扩建为“崇福禅寺”,成为辽金时期西京(大同)通往阴山的重要佛教驿站。

“崇福寺的珍贵,在于它‘唐基金构辽金魂’的三重叠加。”山西省古建筑研究院研究员赵明哲手持测绘图解析,“现存建筑群中,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原构(1143年),金刚殿为元代重建,而山门、钟鼓楼则保留了唐代台基与柱础——这在北方寺院中极为罕见。”

寺内“五绝”堪称辽金艺术的巅峰:

弥陀殿“匾额之王”:殿额“弥陀殿”三字为金代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原物,书法雄浑如刀劈斧凿,被康有为誉为“北方榜书第一”;

彩塑“辽金气象”:11尊主佛彩塑(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菩萨等)采用“沥粉贴金”与“堆塑”结合技法,菩萨头冠的璎珞用细如发丝的铜丝串缀,历经900年仍闪烁微光;

壁画“边塞风情”:殿内四壁留存金代壁画190平方米,内容以“西方净土变”为主,却融入契丹骑射、胡商驼队等边塞元素——飞天手持的不是传统乐器,而是马头琴与胡笳;

雕花棂窗“木刻史诗”:殿内46樘菱花格扇门,每扇雕“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故事,其中“昭君出塞”图中,匈奴单于的皮帽纹路与内蒙古博物院藏辽代实物完全一致;

琉璃脊饰“釉色密码”:殿顶琉璃鸱吻、脊刹用“孔雀蓝+金黄”双色釉,釉料配方含当地高岭土与铜矿石,经1200℃高温烧制,至今无褪色。三条主题动线:从建筑解码到禅意修行动线一:金代建筑探秘·读懂“减柱法的革命”(古建爱好者首选,3小时)

路线:山门(唐基)→ 金刚殿(元构)→ 弥陀殿(金构核心)→ 观音殿(金构)→ 碑廊→ 古建模型工坊

弥陀殿“结构革命”:

观察“减柱造”奇迹:殿内仅用4根金柱支撑11米跨度的梁架,通过“斜梁”“抹角梁”分散重量,比同期宋代建筑节省30%木料;

触摸“普拍枋”与“阑额”:金代首创的“月梁式”阑额(弧形截面)与“连瓣”普拍枋,比唐代“直枋”更具承重韧性;

测量“举折坡度”:1:4.2的缓坡(后世明清多为1:3),既防塞外暴雨冲刷,又让积雪自然滑落。

观音殿“悬塑密码”:殿内明代悬塑“海岛观音”,32尊小佛脚踏鳌鱼,衣带飘向与殿外风向一致(暗合“借风镇宅”风水理念);

模型工坊体验:拼装1:30弥陀殿“减柱造”模型,理解“如何用最少立柱撑起最大空间”。

“古人用‘减法’做建筑,比现代极简主义早了80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小吴感叹,“金代匠人一定是边塞的数学天才!”

动线二:彩塑壁画鉴赏·与辽金匠人“对话”(艺术/摄影爱好者首选,2.5小时)

路线:弥陀殿彩塑群→ 壁画“边塞故事”区→ 彩塑修复实验室→ 光影摄影点

彩塑“微距观察”:

阿弥陀佛的“手印”用“凸版印刷”原理制作:掌心先刻阴纹,再涂金粉,形成立体感;

胁侍菩萨的“天衣”褶皱用“游丝描”勾勒,每厘米含12条线,比吴道子“吴带当风”更精细;

供养人像的“胡服”细节:左衽短衣、蹀躞带(挂小工具)、毡靴,与《辽史·舆服志》记载完全吻合。

壁画“边塞叙事”:重点看《胡商遇盗图》——粟特商人牵骆驼、驮波斯银壶,遭遇契丹骑兵盘查,背景中阴山山脉的画法竟与今日卫星地图轮廓相似;

修复实验室揭秘:文物修复师展示“壁画揭取”技术——用薄如蝉翼的绵纸托裱,再用竹片从墙角“卷揭”,如同给壁画“做手术”;

摄影秘籍:清晨8点侧光拍摄彩塑面部(金箔反光柔和),傍晚5点逆光捕捉壁画飞天衣带(禁用闪光灯)。

“用200mm长焦拍菩萨睫毛,根根分明!”摄影师张磊展示作品,“这些彩塑不是‘神像’,是有温度的‘边塞美人’。”

动线三:禅意慢游·边塞古寺的“心灵驿站”(亲子/休闲游客首选,全天)

路线:晨钟暮鼓仪式→ 禅茶体验(胡麻奶茶)→ 古柏祈福林→ 素斋“塞上风味”→ 抄经静心室

晨钟暮鼓:每日6:00/18:00参与撞钟击鼓(限20人/场),听住持讲解“钟声传阴山”的边塞禅意;

禅茶体验:在辽金风格茶寮用“煮茶法”烹制胡麻奶茶(配炒米、奶豆腐),听非遗传承人讲“茶马古道与边塞佛教”的关系(禅茶券35元/位);

古柏祈福:寺内有8株唐柏,树干刻满辽金题刻(如“大定十年,僧某至此”),可在指定区域系“边塞祈福带”(15元/条,图案为马、弓、莲花);

素斋午餐:“崇福斋”餐厅提供“胡汉融合”素斋——“手把羊肉”(豆腐仿制)、“奶茶泡馍”(配菌菇汤),人均40元;

抄经静心:用狼毫笔誊抄《金刚经》(提供简体字版本),纸张为寺内古法桑皮纸(抄完可装裱带走)。

“孩子第一次知道‘和尚也喝奶茶’,说要把‘奶茶经’背给同学听!”呼和浩特家长李女士笑道。让辽金艺术“活在当下”科技赋能保护

“古建数字孪生”:VR眼镜还原金代扩建场景,可“亲手”搬运木料、拼接斗拱(体验“减柱法”设计过程);

AI病害监测:在弥陀殿安装15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木材含水率、壁画颜料pH值(数据屏公示);

彩塑“时光胶囊”:对11尊彩塑进行3D扫描,生成可交互数字模型(服务台免费领取U盘,含“彩塑换装”游戏)。

跨界活化实验

“边塞佛乐”音乐会:在弥陀殿举办“胡笳与古琴”演奏会,乐声与檐角风铃共鸣(每周日15:00);

“辽金纹样”文创:提取壁画忍冬纹、彩塑璎珞纹制成丝巾、灯具,扫码可看纹样演变史(爆款:“胡商驼队”帆布包);

禅意民宿套餐:与周边“崇福书院”合作,含住宿+素斋+抄经体验(568元/晚,赠“边塞祈福带”)。

保姆级游览指南

开放信息:

自驾:朔州市区出发沿张辽南路向北3公里,导航“崇福寺”,停车场8元/天;

公交:朔州火车站乘5路公交(“崇福寺”站下),车程15分钟。

时间:8:30-17:30(旺季4-10月),8:30-17:00(淡季11-3月),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35元/人(含电子讲解器),弥陀殿深度讲解80元/场(限10人,含彩塑修复工具观摩);

交通:

隐藏福利:

背诵《心经》片段可兑换“辽金纹样”书签;

每月初一/十五免费参加“禅修早课”(5:30-7:00,含胡麻油灯供佛体验);

集齐“弥陀殿、观音殿、金刚殿”三枚印章可换“边塞佛国”明信片(含邮票)。

注意事项:

殿内禁止闪光灯、三脚架,可租借“文物友好型”相机(押金200元);

古柏祈福区禁止刻字,违者罚款500元;

记者手记:在边塞佛光里,看见文明的韧性

离寺时,夕阳正为弥陀殿的琉璃鸱吻镀上金边。一位蒙古族老人跪在殿前,用蒙语默诵经文,身旁放着马头琴。“我爷爷是这里的喇嘛,传到我这辈,寺里的经筒转了三代。”他指着殿额“弥陀殿”三字,“金代的笔锋多硬气!就像咱蒙古人骑马,再难的路也能闯过去。”

崇福寺最动人的,从不是“国宝”的标签,而是它用900年时光证明:真正的文明,能在边塞的风沙中扎根,在朝代的更迭中传承。当都市人在钢筋森林里寻找“诗与远方”,这里的胡笳声、奶茶香、彩塑的微笑,反而成了最真实的“心灵原乡”。

特别提示:

寺内提供“辽金艺术研学手册”(含彩塑临摹线稿),适合中小学生;

摄影爱好者可申请“延时摄影许可”(限每日日落前1小时,需提交拍摄方案);

学术研究可致函山西省古建筑研究院申请调阅测绘档案(需单位介绍信)。

(注:文中活动信息截至20XX年10月,具体以崇福寺公告为准。)

【周边联动】朔州“边塞佛国”一日游路线

上午:崇福寺(弥陀殿+彩塑壁画)→ 中午:市区“右玉羊肉馆”吃手把肉 → 下午:朔州老城(文昌阁、崇福广场)→ 傍晚:返程或宿“崇福书院”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