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加沙地带的战略态势已发生戏剧性转变。就在以色列国防军开始第一阶段撤军的同时,哈马斯迅速展开代号"复兴"的军事行动,紧急征召7000新兵并任命五大战区司令。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巴勒斯坦抵抗武装正在以惊人速度重建其军事体系,而以色列耗时两年的军事行动似乎未能达成战略目标。

通过迅速恢复的通信网络,哈马斯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在加沙街头,重新出现的武装人员立即设立检查站,开始全面清算曾与以军合作的巴勒斯坦人。与此同时,行政管理系统、警察部队和交通管制体系也同步恢复运作,展现出该组织不仅具备军事能力,更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这种快速反应能力,令国际观察家深感震惊。

在加沙北部地区,爆发了激烈交火。哈马斯武装与曾经效忠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叛军发生正面冲突,并下达48小时最后通牒要求对方缴械。卫星图像显示,虽然拉法市核心区已沦为废墟,但地下隧道网络保存完好,为抵抗武装提供了持续作战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仍有约9500名平民被埋在废墟下失踪,这人道危机正在进一步激化当地民众的抵抗意志。

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无论从规模、时长还是参战方来看,都已具备第六次中东战争的特征。参战力量除了哈马斯,还包括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力量,而以色列则获得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场消耗战中,以军未能实现战术突破,反而促使更多巴勒斯坦青年加入抵抗行列。

即使在停火前夕,哈马斯仍保持主动进攻态势。10月8日,"卡桑旅"使用亚辛-105火箭弹成功摧毁两辆"梅卡瓦"坦克,并试图俘虏以军士兵。这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与以军日益显露的疲态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军事打击无法根植抵抗运动的土壤,只要压迫存在,就会有新的抵抗力量不断涌现。

当前局势的关键变量已转向美国态度,哈马斯官员直言"特朗普的和平进程都是半成品"。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加沙战场可能再度成为政治筹码。但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军撤离之处,哈马斯旗帜立即重新飘扬,这场耗资巨大的军事行动,最终可能只留下了一片废墟和更坚定的抵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