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从技术探索升维至国家战略层面的全面铺开。与此同时,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品市场规模将达4869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7万亿元,产业爆发的背后,是AI人才的高薪荒在政策驱动与产业缺口的双重背景下,埃文科技全新布局的AI教培课程业务,正以“产教融合”的破局之姿,成为链接AI产业与人才的关键桥梁。

一、政策+行业双轮驱动:AI人才迎来“黄金时代”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从2020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十余项政策密集覆盖教育、制造、数据中心等领域,明确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推动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中“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目标,为AI产业划定了清晰的增长赛道。
产业端的热力同样惊人,市场扩张的同时,人才需求呈“井喷式”增长。AI技术岗位在高薪段的占比全面碾压传统岗位,企业对既懂技术又能落地的实战型人才求贤若渴。
二、埃文科技职教布局
面对产业缺人与人才缺路的双重困境,埃文科技的AI教培业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需求端与政策端双重驱动的精准布局。
解决产业用人痛点,深度匹配自身及60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在AI核心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直击产业技术人才缺口,为产业链稳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落实AI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的政策导向,以企业力量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让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填补人才培养断层,打通高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战需求的壁垒,同时为社会群体提供技术转型、技能提升的路径,培养真正适配产业的实战型人才。
三、核心业务模式三大路径实现 培养即适配
为了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埃文科技构建了三大具象化业务模式,形成“从培养到就业”的闭环。
1.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双轨制锻造实战能力
推行“企业实习实训+校内指导”双轨模式:企业导师负责日常技术培养,将真实技术应用场景、项目案例引入实训环节,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环境中提升技术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学校专业教师定期跟踪进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心理辅导。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毕业前就具备企业所需的实操能力。
2.深度产教融合:打破教育 产业边界
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享、项目共研三大举措,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将企业真实项目、行业标准、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学生学到的都是“能用、实用”的知识;
企业技术专家走进课堂,带来一线研发经验与行业洞察;师生直接参与企业真实技术项目,在实战中积累项目经验。
3.企业订单培养 定制化解决招聘难题
针对生态合作伙伴的特定岗位需求,定制化设计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到实习考核,全程围绕“岗位标准”展开。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上岗,高效解决企业AI新技术人才招聘难、员工技术提升难的问题。
结语:
在AI产业的黄金时代,选择大于努力。埃文科技以政策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实战为核心的AI教培课程,正在为想要进入AI领域的学习者搭建一条“从学习到就业”的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