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 “月底大战”,王姐已经经历了 5 年。以前厂里人少,30 来个工人,手写生产单还能对付;现在工人扩到 80 多个,订单多的时候,每天的生产单能堆半桌子。有时候工人漏填了日期,有时候车间统计错了数量,王姐得一个个找生产员核对,经常加班到半夜,还总有人觉得 “算少了钱”。上个月更糟,因为一张生产单算错了,两个工人差点在办公室吵起来,最后老板出面调解才平息。王姐私下跟朋友说:“再这么下去,我这财务真没法干了。”
直到老板引进了「快工单」,王姐才终于摆脱了 “月底噩梦”。现在每月最后一天,她不用再对着堆成山的生产单熬夜,打开电脑点一下鼠标,工资表就自动生成了;工人也不用围着她对账,手机上就能看自己每天的产量和工资,清清楚楚,再也没人来办公室 “扯皮”。
以前 “算 3 天对 3 天”,现在
王姐以前算工资,得走 “三步苦路”:第一步,收齐车间交来的手写生产单,一张张贴上便利贴标注 “待核对”;第二步,对着生产单和考勤表,逐个算工人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有时候一个工人做了 5 种不同零件,每种零件单价不一样,得反复核对;第三步,把算好的工资表打印出来,让工人签字确认,遇到有异议的,又得回头查生产单,来来回回折腾。
“最忙的时候,我从月初 25 号就开始准备,每天算到晚上 10 点,还得拉着车间统计一起核对,就算这样,还是会出错。” 王姐说,有次把一个工人的零件单价算错了,对方少拿了 800 多块,闹到老板那里,最后她还自掏腰包补了差额。
用上「快工单」后,这一切都变了。工人加工完零件,用手机扫一下工单上的二维码,就能 “一键报工”,系统会自动记录 “谁、做了什么零件、做了多少个、单价多少”;到了算工资的时候,王姐打开「快工单」的 “工资核算” 模块,选好月份,系统会自动汇总每个工人的报工数据,计时工资按考勤算,计件工资按报工数量乘单价算,连加班费、绩效奖都能一键添加,不到 10 分钟,80 多个工人的工资表就出来了。
“现在月底我准点下班,再也不用加班了。” 王姐笑着说,上个月工资表生成后,她把电子版发到工人群里,大家自己在手机上核对,只有两个人问了 “某个零件的单价为什么是 20 元”,她点开系统里的 “单价设置记录”,截图发过去,对方一看就明白了,全程没见面,没吵架,省心多了。
工人 “干多少看得到”,再也不担心 “算少钱”
不仅王姐轻松了,车间的工人也觉得 “踏实多了”。以前工人做零件,全靠记在小本子上,“今天做了 15 个齿轮,明天做了 12 个轴承”,月底跟王姐对账时,要是小本子丢了,或者记混了数量,就容易少算工资,吵一架是常事。
50 岁的李师傅,以前总因为 “记不清数量” 跟王姐闹别扭。“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做三四种零件,晚上回家才想起没记数量,只能估摸着说,王姐又得找车间核对,最后算出来的钱总比我估的少,我就觉得是算错了。” 李师傅说,现在他加工完一个零件,扫一下工单二维码,手机上就会显示 “已报工:齿轮 1 个,单价 18 元,当前收入 18 元”,下班前打开「快工单」的 “我的工资” 页面,就能看到 “今日收入 368 元,本月累计收入 8920 元”,心里清清楚楚,再也不用怕 “算少钱”。
年轻的小王师傅更觉得方便,他上个月学了新工序,做高难度的主轴零件,单价比普通零件高 25 元。“以前做这种零件,得跟车间主任说,让他记下来,月底再跟王姐提,有时候主任忘了,就少算了钱。现在我在「快工单」上报工的时候,选‘主轴零件’,系统自动按 35 元的单价算,做完一个就显示赚了 35 元,多做多得,干劲儿都足了。”

老板当初决定用「快工单」,最担心的就是 “工人不会用,还得花时间培训”。没想到试了之后才发现,这系统 “太接地气了”—— 工人不用学电脑,用手机扫码就行;王姐不用学复杂的公式,一键就能生成工资表;连 60 多岁的门卫大爷,看了工人操作两次,都知道 “扫这个码能报工”。
“当初实施的人来厂里,就给工人培训了 1 小时,教大家‘怎么扫码、怎么看工资’,第二天大家就都会用了。” 老板说,不用改车间的生产流程,不用买新的设备,一部手机就能搞定,48 小时就全线上线了,没耽误一笔订单,没花冤枉钱。
现在厂里不仅算工资省事了,连生产进度都能在「快工单」上看。老板打开手机,就能知道 “哪批订单在加工、哪道工序快完成了”;客户来考察,他直接把手机递给对方,“您看,您的 20 台机床,已经做好 15 台了,剩下的 5 台明天就能完工”,客户放心,订单也接得更多了。
王姐现在常跟同行财务推荐「快工单」:“以前我总说‘月底对账比登天难’,现在才知道,不是难,是没找对办法。快工单就像给我们财务配了个‘帮手’,给工人配了个‘小账本’,大家都省心,工厂也能好好搞生产。”
如果你的工厂也在为 “月底算工资吵架” 头疼,不妨试试「快工单」—— 不用加班,不用扯皮,让财务轻松,让工人踏实,让工厂的日子越过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