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围棋业余6段,他原本就是同龄孩子中的天花板级别,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但在十天前的5月19日晚八点,他却选择用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发后,有人曝光称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长期殴打虐待,拳脚相加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学校、围棋协会、其他家长都证实了这个令人发指的事实。
如今孩子坠亡,是意外还是绝望下的轻生?

光环之下的无声影像
他是2023年的浑南杯幼儿组冠军得主、是2024年天元围棋“贵阳银行杯”全国少儿赛团体第一名、也是2025年明仕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儿童C组个人冠军。

在一个个的赛事颁奖上,朱宏鑫站在舞台中央时,不少围棋选手都感到欣慰,毕竟,他今年才九岁,未来肯定能继续撑起中国的围棋。
的确,朱宏鑫在黑白世界里曾是耀眼的存在,九岁就是业余六段,这个段位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意味着超出同龄人太多天赋与努力。

可就是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围棋高手,却骤然陨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疑问和悲伤。
直到关于朱宏鑫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人们才发现,即使在他拿下全国冠军那样的辉煌时刻,照片里的他也很少有笑容,眼神里似乎总藏着什么。

这沉默的影像,和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仿佛无声地诉说着他肩膀上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家庭里那些不为人知的阴影。
围棋协会猜测,也许正是长时间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最终压垮了这个孩子,让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一切。

但他究竟是为何坠楼,警方仍在调查,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死亡笼罩着谜团,但有一点却似乎越来越清晰——他活得并不快乐。
拳脚相向,不止一次的目击
父亲朱松林的形象,在这场悲剧中变得刺眼,多方信息都指向一个残酷的事实:朱宏鑫长期遭受父亲的殴打。

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能在那么多的比赛中得第一,作为父亲的理应是骄傲的,但朱松林却不这么想。
他似乎已经将每场比赛儿子必须拿冠军比作了一种常态,而这样的常态,也让朱宏鑫将拿到冠军变成自己不挨打的“交易”工具。

就在5月19日跳楼前夕,朱宏鑫还参加了一个“伟星杯”的比赛,这场比赛可以说高手云集,9岁的他面对的根本不是自己同实力的选手。
比赛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朱宏鑫在232名的参赛选手中排名第147名,其实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但在其父亲看来,朱宏鑫根本没有好好打。

当比赛结束后,朱松林在朋友圈里用“打的一塌糊涂”来形容朱宏鑫的表现,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这不是捕风捉影的传闻,学校证实了孩子曾被父亲打过的事实,而围棋协会的工作人员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位父亲的行为“非常极端”,家暴问题“非常严重”。

而朱松林的暴力情绪并不是全积压在朱宏鑫的身上,有消息指出,朱松林有过两段婚姻,两位前妻都因为实在无法忍受他的家庭暴力而选择了离开。
朱宏鑫是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离婚后,孩子被父亲强行留在了身边抚养,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从很小可能就在一个缺乏母爱、充满暴力的环境里长大。

家里的道理:打你是为你好?
当孩子坠亡后,有记者特意前往朱家采访,朱宏鑫爷爷奶奶以及父亲的态度,暴露了这个家庭深层的问题。

奶奶对孙子坠楼当天的细节记得很清楚,比如孩子几点放学、去了哪里、几点回到家等等,甚至对坠楼地点发现果皮记忆犹新,并由此推测孙子可能是失足坠落而非轻生。
她甚至纠正了网上流传的错误坠楼时间点,但比孙子死亡细节更能让她挂怀的,似乎是对朱宏鑫母亲的怨气。

她反复抱怨孩子的母亲离婚后很少回家看孩子,甚至孩子生病时也见不到人影,视频不接、消息不回,在她的话语里,流露出将一部分责任归咎于这个“不顾家”的母亲的倾向。
但一提到儿子朱松林长期对孙子家暴的问题,奶奶的态度立刻变得抗拒,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姿态,反而从侧面印证了父亲家暴的真实存在。

更令人心寒的是朱宏鑫的爷爷,当他接受采访时,躺在床上的他毫不忌讳地说了两句话:“爸爸打小孩是正常的。”“大人管教小孩是正常的。”
在他的观念里,父亲殴打儿子,不过是天经地义的“管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种家庭氛围里,父亲是施暴者,而最亲近的爷爷奶奶却将家暴视作正常。

甚至他们将问题推给缺位的朱宏鑫母亲,没有人真正看到暴力的危害,没有人觉得父亲的行为有问题。
身处这样一个孤立无援、对痛苦麻木的环境,朱宏鑫大概率连向外界求救的念头都难以产生,也难怪,当初有人在看到孩子身上的伤疤后进行干预的时候,却显得苍白无力。

冷漠的父亲,要的竟是“清白”?
记者采访期间,朱松林本人没有正面回应任何关于孩子的提问,但当朱松林的父亲说“爸爸打小孩正常”时,他却在卧室里声称“警察会还他公道的!”

一个孩子意外或自杀坠楼身亡,无论如何定义,一个正常的父亲此时最应该表现的是撕心裂肺的痛苦、是无尽的悔恨自责,以及对逝去孩子的哀悼。
但朱松林第一时间的回应,却是要求“公道”,似乎认为网络上的指责是对他清白的“污蔑”,他所急于维护的,究竟是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还是掩盖孩子死因的真相?

这种态度,显示出他在孩子死后仍在试图推卸责任,仿佛在他心中,维护自己的“公道”比逝去的孩子生命更为重要。
无论警方最终如何界定朱宏鑫的死因,但其父亲朱松林长期、严重的家暴行为是已被多方证实的事实。

在这种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作为父亲的愧疚,反而急着撇清自己,要求“公道”,这种冷漠和无情让人不寒而栗。
这起悲剧,不仅仅是朱宏鑫短暂一生的终结,更是家庭暴力隐蔽性、传统观念对家暴纵容性,以及一个有天赋的少年如何在家暴阴影下痛苦挣扎的深刻写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