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为何要如此深入地参与乡村教育?上汽大众用“繁星计划”给出了答案: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制造好的产品,更在于创造美好的未来。这场持续十年的教育实验,正在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在湖北恩施利川的上汽大众希望小学,志愿者们最近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不是简单的物资捐赠,而是一整套教育支持体系。这支由员工、车主、媒体和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繁星计划”的深层内涵。

这场活动是上汽大众ESG“Growth战略”的生动实践。该战略涵盖环境、社会、治理三大领域,确立六大支柱,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对上汽大众而言,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不是外在要求,而是内在基因。
在当代企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选项。上汽大众将ESG纳入企业战略十大行动领域,明确社会责任与绿色发展、公司治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繁星计划”作为“社会领域责任履行”的核心实践,经过十年演进,已从硬件支持升级为系统性赋能。
时间回溯到2015年,上汽大众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繁星计划”,开启了对乡村教育的长期承诺。这一行动精准呼应了ESG“Growth战略”中社区发展与教育公平的要求。项目初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累计投入超2100万元,在七个省份援建11所希望学校,受益学生超过2万人。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不仅改善了乡村教育的硬件条件,也在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社会价值与企业成长共生”的战略理念。
随着乡村教育需求的升级,“繁星计划”在2023年迈入2.0阶段,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一进化与ESG“Growth战略”中“可持续价值创造”理念深度契合。上汽大众依托汽车工业的专业优势,联合青基会开发了12门STEM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
在湖北恩施的探访活动中,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差异化的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动手组装太阳能小车,高年级学生尝试设计汽车模型。这种实践性学习让科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配套的教师培训项目已覆盖超400人次,使教育效益延伸至5000余名学生。

“繁星计划”还构建了独特的“全价值链”参与模式。通过“共益+”志愿者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公益合力。这种创新模式既响应了ESG“Growth战略”中利益相关方协同的要求,也确保了公益关怀能够持续滋养孩子们的成长。
十年耕耘,“繁星计划”已成为上汽大众ESG战略的亮丽名片。令人欣慰的是,曾经的项目受益者如今以志愿者身份回归公益;最初在援建学校试点的STEM课程,正在向更广范围辐射。这种良性循环正是项目价值的生动体现。
面向未来,上汽大众将继续以ESG战略为罗盘,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就像企业在环境领域持续推动光伏建设、扩大绿电使用一样,在教育公益领域,上汽大众同样展现着坚定的决心。

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制造了多少产品,更体现在改变了多少生命。上汽大众“繁星计划”用十年的坚持证明:当企业把社会责任内化为发展基因,它就能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带来持久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