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前介绍他时开拓者主场响起的欢呼声,到他第一次站上 NBA 赛场来回折返跑,再到罚球命中时我下意识攥了攥拳头 —— 这短短 5 分 16 秒,比看一场加时赛还让人又紧张又感慨。

杨瀚森的 NBA 首分来得不算轻松,首节替补上 2 分 55 秒,基本是跟着跑节奏,数据挂零;第二节总算有了动作,单打戈贝尔那下我还以为能成,结果没给上对抗,球没进,好在后来造犯规两罚全中,总算避免了 “首秀 0 分” 的尴尬。不过被对手隔扣那一幕,我当时心都提了一下 —— 不是尴尬,是突然意识到:这就是 NBA 的强度,连戈贝尔的护框都能让他吃瘪,更别说节奏上的差距了。

全场 5 分 16 秒,1 投 0 中、2 分 1 篮板 1 犯规,数据不算亮眼,但有个小细节特别暖:他犯规后,利拉德特意凑过去给建议,这种老大哥的提点,对新秀来说比得分还珍贵。
比卢普斯赛后说 “有意用小个阵容,对手也在逼我们这么打”,这话其实挺实在。我看比赛时就发现,开拓者和森林狼的节奏快得飞起,杨瀚森的移动速率和体能,确实跟不上这种 “跑轰”—— 他在场时,球队攻防转换总慢半拍,比卢普斯要保赢球,肯定优先选更适配节奏的阵容。

没必要苛责 “为啥下半场不用他”,毕竟他是首轮 16 号秀,定位就是替补中锋,罗威还伤缺着,后面有的是机会。
最戳我的是刘维伟指导,特意从国内飞来,带了本 “又大又厚的手写笔记本”,还跟杨瀚森说 “要记录一切,总结问题”。新秀在 NBA 最缺的不是天赋,是总结的习惯。
他说的两句话我特别认同,一句是 “被隔扣可能是常态”,不回避差距;另一句是 “首秀很成功,暴露问题越多,路越广”。确实,别盯着 5 分 16 秒短,也别纠结被隔扣,能站在这个舞台,能听到主场欢呼,能在赛后知道 “站位要提高”,这就是首秀最大的收获。
最后看他社媒晒的 “见证首秀” 照片,突然觉得特别踏实:杨瀚森不是一个人在拼,有恩师盯着,有我们大中国球迷等着,81 场比赛还长着呢。慢慢来,把差距一点点补,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