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把老人当“景观”拍?彝族老人被镜头霸凌,责任谁来担?

慢火车上的镜头暴力,围堵拍摄彝族老人,不只是不文明更是侵权。大家好,我是周兆成,最近四川凉山某次公益慢火车上,二三十名游

慢火车上的镜头暴力,围堵拍摄彝族老人,不只是不文明更是侵权。

大家好,我是周兆成,最近四川凉山某次公益慢火车上,二三十名游客围着彝族老人密集拍摄,老人背身遮脸明确抗拒,却仍遭闪光灯直射、围堵纠缠。网友怒斥这是镜头霸凌,不是拍照不文明那么简单。

首先,游客的行为已经涉嫌侵犯肖像权,《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彝族老人多次用肢体语言表达抗拒,这属于明示不同意,游客却无视老人意愿持续拍摄,甚至开启闪光灯直射面部,已经构成了对肖像权的直接侵犯。更值得注意的是,老人汉语不流利、维权能力弱,游客正是利用这种权力不对等肆意拍摄。如果拍摄的照片被用于商业用途,比如摄影团收费宣传、网络平台盈利,还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需承担更重的民事责任,甚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除了法律层面的侵权,这种拍摄行为触碰了文化与伦理的红线。彝族有重头轻足的文化禁忌,俯拍头部本就属于大不敬,而游客将老人的传统服饰、日常生计当作异域景观猎奇拍摄,完全忽视了文化差异与人格尊严。涉事列车是运行55年的公益民生工程,12.5元的票价承载着当地彝族群众就医、上学、运输农产品的生计需求,却被部分游客异化为免费取景棚,甚至有摄影团收取高额费用却不向被拍者支付任何报酬,其实就是借人文之名行商业剥削。

更让人遗憾的是管理层面的缺失。现场列车员仅调侃长枪短炮却不制止,12306客服称无相关规定,这种不作为无疑纵容了侵权行为。其实,铁路部门可以明确车厢拍摄规范,赋予列车员现场干预权,比如禁止围堵拍摄、禁用闪光灯、限制商用拍摄行为,这既是对乘客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公益列车应有的管理责任。

这场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拍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法国思想家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在这儿得到了刺眼的印证,游客们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捕获一个满足猎奇心的符号,把活生生的人贬低为被消费的客体。镜头无小事,尊重是底线。

我是周兆成,做一名专业且有温度的律师,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