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在演艺圈里,明星的定位各不相同。
有人主打时尚路线,有人扎根电影或电视剧,但还有一种类型——“夫妻档”。
他们几乎所有资源都绑定在一起,不管是综艺、采访,还是代言、封面,都是成对出现。
哪怕单独上节目,另一半的存在感也强得离谱。
这类组合的甜蜜互动,刚开始的确能博得观众好感,但一旦分寸没掌握好,就容易让人“腻歪”。
戚薇和李承铉就是典型代表。
最早他们的恩爱还算自然,可如今从综艺到直播,他们的“夫妻话题”越来越露骨。
仿佛只要有镜头,就能打开家门,掀开被子,聊那点床头事。
时间一久,观众都想劝二人收敛点!
最近,李承铉在《初入职场·中医季》里的一段对话,让无数网友当场傻眼。
节目中,他一本正经地问医生:“性生活的这个部分是哪个器官在管?”
医生答“肾”。
结果李承铉接着追问:“那如果太旺,该怎么让它小一点?”
这话一出,现场气氛直接从医学问答变得叫人脸红心跳。
节目一播出,热搜立刻爆了。
有人觉得他太敢说,也有人直言“这能在节目里讲?”
其实,这种直白对李承铉来说并不稀奇。
毕竟,他和戚薇早就把“私密话题”当成综艺必备调味料。
从《妻子的浪漫旅行》到各种合体采访,尺度一次比一次大,甚至到了观众都有点尴尬的地步。
问题是,他们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而是结婚十多年的成熟夫妻。适度分享生活没错,但当一对艺人频频用“成人玩笑”制造笑点、吸引眼球,观众的接受度就会迅速下降。
李承铉那句“很旺”之所以引发争议,不只是因为大胆,而是因为他已经分不清“综艺效果”和“生活隐私”的界限了。
况且如果真的在这方面有困扰,私下问医生其实更好,在节目上一脸单纯地说出来,反而显得刻意。
要说早年,戚薇李承铉这对夫妻的互动其实挺有感染力的。
2015年他们在《出发吧爱情》中一起参加录制,那会儿戚薇刚生完女儿,还带着点“幸福肥”,但两人之间的氛围真诚自然。
节目里,他们在海边拥抱、互相喂食、为对方鼓劲,那份温柔的甜意让人羡慕。
李承铉在镜头前深情表白,戚薇完全就被宠成了公主。
当时的他们,是“婚姻甜蜜、事业上升”的模范代表。
可到了后来,这对夫妻的画风逐渐跑偏。
戚薇曾在节目里直言,自己在家穿得很保守,怕李承铉起歹心。
李承铉则在镜头前回应她的美貌时,说出那句堪称名场面的“美到想回房间”。
还有那次他俩上节目被问手机里有没有不能公开的照片,两人不约而同举起“有”的牌子,还一脸若无其事。
观众心想。你们是真的一点隐私都不打算留了?
而且,两人舞台表演时也频频上演“亲密互动”,眼神暧昧、肢体缠绕,几乎把舞台跳成了婚房。
甚至有观众打趣说,干脆把双人床搬到台上吧。
节目中,李承铉还自曝“家里厕所放了椅子,为了避开孩子方便交流”。
视频里,戚薇还自曝二胎就是因为生理期最后一天,李承铉没有把持住。
这种说法,虽然引人发笑,但也让人皱眉,夫妻间的小秘密,本不该成为综艺爆点。
观众的态度变化其实很好理解。
刚开始看两人互动,会觉得自然、浪漫。
可当内容变成反复“性暗示”“隐私分享”“大胆玩笑”,那种新鲜感就转为疲劳。
况且,本身国内在这方面的舆论环境就相对保守,一旦过火就很容易翻车。
而且两人本该在事业上各自闪光,如今却被“夫妻人设”困住了。
其实,在走上这条“高调夫妻路线”之前,戚薇和李承铉都有不俗的发展空间。
先说戚薇。
她是早期“85花”阵营里最有潜力的一位。
无论是《爱情回来了》里的明亮、《你好乔安》里的乔安,还是《我是杜拉拉》中的职场女性,她都凭借独立、自信的形象收获不少粉丝。
那几年,戚薇和唐嫣、杨幂、刘诗诗、赵丽颖齐名,是炙手可热的女演员之一。
但相比几位同期花旦在影视圈屡出爆款,戚薇后期的作品热度明显不稳。
她演技不差,气场也够,却始终缺少一部能让人记住的“代表作”。
当她逐渐把重心转向综艺和家庭分享,观众对她的印象也从“演员戚薇”变成了综艺里和李承铉打情骂俏的妻子。
再说李承铉。
他有舞台底子,外形优越,唱跳俱佳。
早年在韩国出道,后来在中国发展,凭《披荆斩棘的哥哥》再次翻红。那时的他,舞台表现力惊艳,被不少人称为被低估的偶像。
可惜,这几年他和戚薇几乎所有公开活动都打包出现。
从访谈到广告,甚至短视频账号,都是双人绑定。
久而久之,“李承铉”三个字被“戚薇老公”覆盖,个人特色也被稀释。
“夫妻档”固然是流量捷径,但副作用也明显。
观众看得太多,难免会审美疲劳。
尤其当两人的互动从甜蜜升级到“成人级露骨”,那种原本温情的氛围就变成了刻意营销。
他们明明可以靠实力各自发光,却偏偏陷入了“没有对方就没热度”的循环。
对艺人来说,这是最危险的状态。
坦白讲,没人反感他们的恩爱。
11年的婚姻,还能在镜头前自然互动,本身值得尊重。
但分寸感才是让人舒服的关键。
节目可以甜、可以亲密,但没必要“全透明”。
观众不是他们卧室的第三者,也不是听他们夫妻调情的听众。
希望戚薇和李承铉能稍微收一收,别再用那些过度亲密的话题当营销手段。
作品、角色、舞台,才是一个艺人最该被记住的地方。
观众愿意看他们幸福,但更希望看到他们闪光的才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