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俄罗斯450:0全票通过,普京随时准备“以牙还牙”,划出明确红线

文|温知意编辑|温知意2025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火药味从没散过,但这次不是导弹升空,而是钱袋子被撬。前些日子欧盟提出一

文|温知意

编辑|温知意

2025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火药味从没散过,但这次不是导弹升空,而是钱袋子被撬。

前些日子欧盟提出一项计划:用被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产生的利息,给乌克兰发贷款补贴战后“重建”。

俄罗斯的回应也很直接:国家杜马火速全票通过反制决议,普京一句话定调——动本金,就是挑衅主权,我们不会坐视不理。

说是“贷款”,听起来挺温柔,但俄罗斯显然不这么看。这可是他们自己国家的钱,被人冻结了不说,现在还打算“拿利息喂敌人”,这事儿搁谁都咽不下这口气。

“全票通过”代表俄罗斯的决心

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投票现场没有悬念,参会成员全票通过,虽然实际到场投票的是400多人,但俄罗斯媒体依旧打出了“满票支持”的口号,这种一致性不是偶然,而是策略。

这份决议明确授权政府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尤其是针对比利时境内欧洲清算银行等机构的法律诉讼。要知道,欧盟设想的这笔“乌克兰修复贷款”,利息来源大部分正是存在那家银行的俄方资产。

普京的态度更是毫不含糊:如果欧盟敢动本金,那就是“主权侵犯”,后果严重。俄财政部也紧接着表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等“对方先出手”。

俄罗斯早就开始研究用法律手段反击西方金融制裁,试图在国际法框架下打“反击战”。对莫斯科来说,这不仅是保住钱,更是保住面子、保住规则。毕竟,一旦这套玩法被默认,那以后哪个国家还敢把钱放在西方银行?

欧盟算盘打得响,但这“合法吗”

欧盟这边的想法也不复杂:我们没动本金,只是利息,这不违法。但这件事真这么简单吗?还真不一定。

这笔资产,主要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冻结的俄罗斯央行储备,总额大约3000亿欧元。至今利息已经滚到300亿欧元左右。欧盟说,既然本金暂时不能动,那就先用利息来支持乌克兰,算是一种“折中方案”。

但问题在于,这笔利息到底归谁所有,国际法其实没写得那么清楚。欧盟内部其实也没统一意见。德国和法国就有点犹豫,担心这会破坏国际金融秩序的“红线”。比利时更是直接提醒,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也就是信任崩盘。

更别说法律界早就炸锅了。多位国际法专家公开表示,即便是动利息,也可能被视为“间接没收”,这在法律上是有争议的。而一旦俄罗斯真的发动诉讼,欧盟恐怕不能轻松脱身。

换句话说,欧盟这一招看起来聪明,其实是在灰色地带走钢丝。一边想表忠心支援乌克兰,一边又不敢真动本金,结果就是“借鸡下蛋”,但俄罗斯已经开口要账了。

谁在守规矩,谁在搞例外?

这场博弈,表面上是钱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一次更深层的制度较量。俄罗斯主张“国家资产豁免”,欧盟则打出“追责侵略者”的旗号,双方都各执一词,各有理据。

但站在国际秩序的大局来看,谁更有底气?谁更能站得住脚?

俄罗斯这次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而非军事手段反击,说明他们也意识到,国际舆论和规则是不能忽视的战场。这不是退让,而是策略转向——从硬碰硬,变成规则较量。

而对欧盟来说,眼下的做法更像是“以战养战”,试图通过金融操作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可能动摇全球对欧元资产的信任。一旦俄罗斯发起诉讼赢了官司,那不仅是欧盟的面子挂不住,更可能带动其他国家重新评估自己的外汇储备安全。

我国一直强调,各国主权和财产安全必须受到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这场“钱袋子之争”,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必要性。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金融博弈,而是一条有关国家主权、法律底线和全球金融信任的分界线。

当法律成了工具,金融变成了武器,国际规则还能说是谁定的?欧盟动的是利息,但俄罗斯看到的是底线。如果这条线被越过,不只是俄罗斯会反应,其他国家也会重新思考:“我的钱,真的安全吗?”

在这个越来越讲“规则”的世界里,有些人开始试图修改规则,有些人则选择死守底线。我们不妨问一句:当真正的风险来临时,是规则保住了国家,还是国家保住了规则?

欧盟若真想在这场危机中站稳脚跟,最需要的不是“动收益”的小聪明,而是对国际规则的真正尊重。今天为了乌克兰动了俄罗斯的钱,明天是否还会为其他理由动别国的资产?一旦信任崩塌,损失的不只是俄罗斯,还有整个欧洲金融的根基。

与其冒着法律风险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收益战争”,不如退一步,和谈桌上找出路。欧盟若真视自己为规则的维护者,就该以身作则,而不是当规则的“灵活使用者”。世界正看着这场博弈的走向,也在衡量:欧盟,到底守不守规矩?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 欧盟有关动用被冻结俄罗斯资产向乌克兰提供贷款的计划获更多支持

华尔街见闻 俄方警告欧盟不得动用或没收其主权资产

评论列表

yxacong
yxacong 2
2025-11-24 22:33
守规矩,俄罗斯守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