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净零碳乡村建设作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正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我国经济社一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乡村地区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碳汇优势与能源资源潜力,从碳排放的"贡献者"转变为碳中和的"先锋区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标准缺失、技术支撑不足以及碳核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零碳乡村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系统分析净零碳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独特优势、实践探索与挑战,并阐述制定科学规范的必要性与价值,为全面推进净零碳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1、乡村的独特优势
乡村地区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这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上,还表现在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和产业特点上。认识到这些优势是准确把握净零碳乡村建设方向的前提。
a.可再生能源资源: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农业有机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量巨大,可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转化为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实现能源生产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双重效益。李景明专家强调,通过广泛采用清洁能源、改善农业管理、采用低碳农业技术、实施植树造林增汇等手段,乡村完全可以实现排放总量与吸收自我平衡。
b.碳汇功能: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农村是减排固碳的重要空间。通过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农业管理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的能力。这些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将农田从碳源转变为碳汇,实现固碳增汇的效果。
c.产业融合:乡村地区具有实现"能源+农业"、"能源+生态"、"能源+旅游"等多元模式的先天条件。例如,"光伏+农业"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既提供了清洁能源,又不影响农业生产;"沼气+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能源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这些产业融合模式不仅降低了乡村的碳排放,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生态文明传承:乡村地区贴近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低碳传统,如传统的农耕方式、就地取材的建筑工艺等,都为现代低碳技术提供了文化土壤。净零碳乡村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和传承这些生态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低碳发展路径。
2、地方政策

3、规范性引用文件

4、基本要求
4.1 净零碳乡村建设应明确具体的建设时空范围和组织主体。
4.2 净零碳乡村建设应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全局中系统谋划、系统规划、系统建设。
4.3 参与净零碳建设的乡村应能体现所在区域乡村发展特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复制推广性。并且有健全的村民自治组织或社区管理主体,具备较强的试点建设组织能力。
4.4 宜选择符合DB33/T912相关要求的村庄进行净零碳乡村建设。
5、建设目标
净零碳乡村应满足以下条件:
a)乡村碳汇占碳排放的50%及以上,或乡村碳排放相对于基准年(2021年)的下降幅度不小于50%;
b)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达到 20%以上;乡村人均碳排放不超过2tC02/(人·年);
c)净零碳乡村需要在达到以上目标基础上,终实现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运输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农业生产、垃圾处理等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能够被本地生物碳汇、碳交易等碳抵消手段所中和。
6、安科瑞防逆流户储电表
安科瑞依托多年行业经验以及在防逆流电表领域深度研究,正式推出ADL200N-WF、ADL400N-WF新系列单三相防逆流电表:

与传统防逆流电表相比,新系列有以下几大优势:
结构小巧:1P,18mm标准导轨式设计,支持一路单相、两路单相、一路三相、两路三相四种应用场景可选。

插拔式电流互感器:互感器采用一体式设计,RJ11接口封装。与电表插拔式安装、三相黄绿黄三色区分,减少电流错位、反向等接线异常风险。此外若现场互感器与电表安装距离较远,可自配通用RJ11延迟线使用。
插拔式电压端子:电压端子可插拔方便安装,端子接线采用按压式固定设计,降低接线难度,提高效率。
电参量快速更新:实时捕捉电压电流变化,50ms更新。
无线通讯:支持485和WF通讯,485支持Modbus协,一条数据读取全部所需电参量。WIFI通讯可支持ModbusTCP协议或Httpserver协议,支持内置天线或外置天线可选。
相序诊断:支持接线诊断,可识别异常接线情况,并提供调整建议。
7、结语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零碳乡村不仅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并以"主力军"身份为"双碳"目标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