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状元路街教育黑幕,被六所高校当透明人,逼华人读垃圾专业
“考的再好也拼不过身份”
马来西亚19岁华裔学生黄以德以接近完美的成绩,stpm满分申请六所国立高校会计系,结果全部被拒。

最后他只能选择理科大学的管理学专业,这是一个他既不喜欢,也从来没有准备的专业。
消息出来后舆论哗然,这不是成绩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
stpm是马来西亚最难的高考制度之一,也是非马来裔学生进入公立大学的主要途径。

而相比之下,matriculation预科班学制只有一年,难度非常低,但是90%的名额都给了马来学生。
也就是说,华人学生辛辛苦苦读了个满分,但在另一种轻松达标的通道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
黄以德的成绩确实很好,但在马来西亚,他不过是个透明人罢了,因为他没有马来西亚人的身份。

对此马来西亚教育部回应,会计系只有85个名额,而黄以德排名1129名,并没有达到标准。
好吧,状元排名1129名,这到底是个什么标准,这个标准到底是遵循分数还是遵循身份?
实际上,马来西亚公立大学的录取数据从来就经不起细看。土著学生占据总人口的70%,但却占了公立大学录取人数的81%。
非马来西亚裔占据总人口的29%,但是录取率只有19%。

关键是,这些在马来西亚人面前都是很正常的:教育资源不向本国学生倾斜,凭什么要向外人倾斜?
这一点和我们国内的情况完全不同,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黄以德并不是个例,很多非马来西亚裔的学生就算学得再好,被录取的也大多是工程管理,文史等非热门专业。而法律,会计等顶尖领域,几乎没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他们想要发声,却被一些人批评不懂得感恩,不尊重国家政策。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你努力了,你达标了,但是你被拒绝,你提出质疑,却被人家指责,于是你继续努力,却又继续失望。
这个国家就从来没有人想过,公立大学用的是全民税收,就应该服务于全民,应该公平录取,而不能看种群录取。
虽然事情曝光后,黄以德得到了拉曼大学等私立院校的全额奖学金邀请,但这只是对黄以德而言,对所有华裔族群来说则没有任何改变。

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废除这种双轨制的录取制度,我们不要求对华人倾斜,那最起码要公平公正吧。
就像是在国内一样,我们也不要求对国内学生倾斜,但最起码也要公平公正吧。
难道,公平公正就真的如此困难吗?
评论列表